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手記
Viewing all 70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存稿系列(3): 領匯(0823)的尋味時光

$
0
0
好像是幾個月前的一日,我在領匯(823)其中一家潮州食店和家人吃晚餐,突然有一個人拿一疊東西送來,後來望櫃檯發現是一本叫做《領匯的尋味時光》的小書本,當時我以為免費就多取了一兩本,但是細看那宣傳單張,原來需要光顧50塊錢才能取得。
順手翻這本小書來看看,結果愈看愈有趣味。這本小書,由壹傳媒(282)的飲食男女編寫的,主要是說一些公屋飲食店舖幾十年來的變遷。總的來說,都是一些失敗,成功,又失敗的故事,對我來說看來又真的很有感觸。
我覺得這些老闆在經營一盤生意的時候,可能賺錢只是其中一個目的,實際上更重要是希望顧客稱心滿意。如果經濟上能夠支持,只要老客還在,情感上也得到滿足,他們還會去繼續經營,直至支持不住為止,這就是大部分老店還在的原因。
但領匯卻為了滿足基金短線催谷業績的要求,把老商戶趕走,換作新的連鎖店,使商場變了冷冰冰,所以變得很沉悶,很單調,總感覺好像那本小書一樣,推銷的只是機械式的情感。最後,在Facebook 上的網友亦不屑於他們一方面排擠,一方面美化的所為,於是對此計劃抵制,最終領匯抵受不住壓力,取消了這個活動。正如在近期以《大廚小傳》的方式再賣呢條橋,結果反應也頗為熱烈,那些小冊子我遲了一點換也換不到,如果有網友知道呢兒能看這本東西的內容,請告訴我。
至於裝修後的領匯,正如《大廚小傳》的故事一樣,確實使人的消費增加,使他們能夠支付的更高的租金,從而使盈利增長很快,而領匯的管理層也交到數,成功獲得基金投資者的信任,使單位價格上升。以其現時價格來說,息率低於3%,其實對比其他房託,確實較為偏低。
至於為甚麼很多人都是買它呢,可能買它資產提升計劃能成功。就這計來看,其實只是利用翻新時機,趕走了部分舊商戶,換上高租金的連鎖店。但是屋村的人收入有限,加上除了幾個皇牌商場可塑性較強,大部分都屬規模較小,且位置較為偏遠,很難吸引他區的顧客光臨,故租戶又未必支持到這樣高的租金,何況大部分因為新鮮感而光顧,新鮮感一過就很快回歸平穩,導致部分商戶不能支持租金而倒閉,或導致租金收入降低。
從上所述,在未來加租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為擴張規模提高單位價格,於是轉向收購其他商場及工業大廈,並把之改裝。前商場持有人房委會眼見其殺雞取卵的行為引起部分社會人士不滿,故應不會再售出商場,需轉向收購私營商場。不過,小型的收購對領匯起不了大作用,而大型商場及全幢工業大廈大部分由長期投資者持有,投資經驗均較領匯豐富,就算他們肯出售,作價應反映了其潛力,增值空間應不大。
但領匯財務健康,借貸成本較其他地產企業低,或許可能透過此方式增加利潤,從而增加可分派收益,但是這方式又會提高領匯財務風險,形成兩難局面,所以我總認為領匯不能走得太遠。雖然如此,但也有政府為取得控制權重新購回部分股權的潛在增利好因素,雖則近期立法會已否決,但不排除會捲土重來,又比其他私人的房託來看,它給投資者的信心是較大的,應該有溢價,不過我認為溢價實在太高了。

1961年5月: 九龍巴士(0062,現載通控股)上市

$
0
0
今日無時間,寫住九巴上市先。

九巴前身是九龍汽車有限公司,在1921年成立,其後香港政府眼見香港巴士公司過多,管理困難,欲作規管,故決定重整巴士業務,批出兩個於港島及新界的專營權,結果鄧肇堅、雷瑞德、雷亮、譚煥堂和林明勳等人為九巴建立公司架構,同時把南興巴士公司、泉興巴士公司和長美巴士公司合併,成立九龍汽車(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以競投專營權,結果取得九龍及新界的專營權,並收購沒有專營權的啟德巴士作營運。二次大戰後,專營權仍繼續,但譚煥堂和林明勳因看不清前景退股,由雷氏家族安排同鄉伍時暢和余道生入股。其後,因政治局勢不穩,由內地移居香港的人民大增,香港人口快速增加,對公共交通的需求與日俱增,九龍巴士乃快速發展。

1960年,政府再續兩大巴士公司的專營權的時候,可能認為自己缺乏資金支持其快速增長,也怕專營權持有人把持上市公司,作出對社會不利的決定,故要求兩大巴士公司上市。故九龍巴士在1961年4月22日招股,以每股58元發行783,790股,集資45,459,820元。結果獲得市場熱烈反應,獲得4,052,750股的認購,認購金額達2.35億元,超額4.17倍,最終分配額約15%至20%。但因為凍結了不少市場資金,導致股票及地產市場價格疲弱,成為1965年股災及銀行危機的導火線。

5月7日,九巴開始寄送股票,10日,九巴正式上市,上市開盤已報82元,上升24元或41.3%,最高報88元,升30元或51.7%,收市報86.5元,升28.5元或49.13%,可見市場對該股的熱愛。

九巴在1980年陷入收購戰,最終新鴻基地產(16)取得約30%股權止步。百利保(617)在次年也稱其持有約10%股權,但因為陷於財困,大部分估計也拋售。故新鴻基地產取得其主導權並把旗下車廠地皮陸續發展成地產項目,如荔枝角總廠發展為曼哈頓山、觀塘車廠也被新鴻基購入一半股權,發展商用項目。

1995年,創辦四大家族把持有九巴股權的九龍建業(34)上市,又兩年年九巴遷冊至百慕大,並把業務分散其他地區。

最終九龍建業在2001年把九龍巴士股權分派予股東,並出售予柯維湘,其後柯維湘把手上地產項目及保利達資產(208,前金盾控股)注入,成為系內控股公司。同年,九巴也分拆廣告業務成為路訊通上市。路訊通當年也曾經一度進入新創建(659)及周大福集團持有的新巴的電視服務及發展中國業務,但前者去年屆滿已沒續期,後者則持續失利,並錄得大額虧損,但是本業利潤尚算不錯。但雷氏家族的雷永晃今年把上海的業務售予智城控股(8130,前銀河影像、采藝多媒體、杏林醫療訊息),並藉此上市公司開拓戶外媒體業務。

至於九巴業務因業務變得多元化,在2005年更名為載通控股。但近年則受到油價及港鐵線路擴張,業務受到重大打擊,近年已開始錄得虧損,未來它的發展會否變成如中巴(26)一樣的沉寂? 可以繼續留意。





存稿系列(4): 地盤佬定林少陽? 短評和記電訊香港(215)

$
0
0
話說某一日,我在九龍站附近地盤走過,聽到一堆地盤佬評論幾個無線電話台的服務質素的時候,其中一個地盤佬講緊和記的「3」質素差劣,有部分地方甚至沒有訊號,客戶服務又唔好的,異口同聲附和,有人又話,都唔知幾時他的服務被人差評至此,其實聽到他們的說話,心也想加把口入去,但是自己不擅溝通,還是借呢個地方同大家說說我的推論。

1980年代時候,和記是由傳呼台開始做起,後來只是不斷收購對手,最後建立起壟斷地位。在1990年代,又開始進軍流動電訊,雖然因為初段的投資失誤,最好的網絡已被當年香港電訊的CSL佔了,曾較為落後,但憑著當年和記懂得宣傳之道,找到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作為代言人,所以在流動電話通訊上市場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逐步趕上,成為主要市場參與者之一,能與香港電訊一爭長短。

 不過,隨著業務成熟,且已據有市場的重要地位,和記電訊在網絡的投資明顯減少。在2001年,在流動通訊的投資大約是10.88億,在2006年只有2.85億,但近年在3G甚至上網的趨勢下。有人可能話他是成熟了,所以不用這麼多資本開支,但是在2011年,不計上購買頻譜的一次性開支,固定投資也只是6.19億,況且也未計近兩三年通漲加速的影響,實際上開支和很多年前已沒法比較,所以亦唔難預料到他們的服務質素下滑。

 至於前幾個月看見林少陽說,談及現金流情況,其實可接受的。但在資產負債表的質素來說,翻開這間公司的報表可以發現,公司資產大約106億,但其中45億是一些商譽,有17億無形資產是頻譜,剩下的有形資產大約43億,但是公司的現金只有2億,銀行債務雖然是剛和銀行簽訂銀團,但金額38億,顯是一派財務不佳的印象。雖然自由現金流正常來說每年大約都有10億,加上背景雄厚,未來就算要還債務,也可以繼續由短期轉回長期,財務周轉上問題卻是不大,但以現時市值166億來說,就算沒有增長,卻肯定是偏貴。

 就長期來看,如果服務仍然是這樣的差,客戶到期不續約,客戶也會慢慢減少,但是在流動電話上網的潮流下,用戶消費必然增多,所以或許能抵銷這方面的影響,況且他另外一個固網業務收入以商業用戶為主,收入相信頗為穩定,所以都會幾平穩。但要從地盤佬客戶或者搞投資的林少陽的選出誰是對的,我會選地盤佬。搞財務運作而忽略客戶的需要,始終是本末倒置所為。不過如果沒有選擇之下,其實壞的服務還是有人去用,而且不會有怨言,這我也不能評論了。

高息股解讀(2012年版,更正)

$
0
0
(按: 謝謝wilsonchui 指正。)

上年寫了一篇爛尾的文,沒有繼續下去,今年繼續。

近1個月,筆者頭頭碰著黑,很多事情圍繞著發生,所以有點不太高興,對自己也有些失望。最近我們的論壇因流量太大,主機商自行轉換伺服器,產生了很多混亂,有一兩天我不能進這個網站,前幾天就連登入也不能,到今日服務大致恢復正常,筆者感到非常開心,但是近來和壇主正在考慮更換獨立伺服器,以提供更穩定的服務。

換了伺服器後,我地的開支會大增,但是我地有一筆唔少的儲備,大約3萬元,主要是靠我和壇主把廣告費,自己手上的資金及另外一些外快帶回來的收入儲下來。我們正在好好善用呢筆錢來投資股票,收取一些股息,來支持我地的日常運作,今日網友wilsonchui 給了我一個路透(Reuters)的股票篩選,列出部分負債率低於20%,派息率高於6%的股票,總共有87隻,下載連結如下。

經過我挑走部分較為老千和只有一次性派息股票之後, 剩下大約37隻,大約25隻有粗體字,主要代表我對盈利前景有保留,剩下大約12隻今年盈利可能會較去年好的,供自己未來投資參考,大家可參詳參詳一下:

Jolimark Holdings Limited T HKG 17.83 2028.HK 5.92
Beijing Media Corporation Ltd. T HKG 15.1 1000.HK 0.43
Cinderella Media Group Ltd T HKG 12.9 0550.HK 10.83
Winox Holdings Ltd T HKG 11.71 6838.HK 17.23
Water Oasis Group Limited T HKG 11.36 1161.HK 9.97
K&P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T HKG 11.11 0675.HK 6.58
Telefield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T HKG 10.71 1143.HK 7.12
Herald Holdings Limited T HKG 10.34 0114.HK 1.47
1010 Printing Group Ltd T HKG 9.43 1127.HK 15.45
Kingdom Holdings Limited T HKG 9.21 0528.HK 18.02
Aupu Group Holding Company Limited T HKG 9.13 0477.HK 9.63
Roadshow Holdings Limited T HKG 8.86 0888.HK 0
ANTA Sports Products Ltd T HKG 8.66 2020.HK 5.77
Convoy Financial Services Holdings Ltd T HKG 8.62 1019.HK 0
Travel Expert (Asia) Enterprises Ltd T HKG 8.57 1235.HK 1.3
Win Hanverky Holdings Limited T HKG 8.57 3322.HK 0.38
Sug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T HKG 8.54 0912.HK 7.
361 DEGREES INTERNATIONAL LTD T HKG 8.35 1361.HK 10.83
Qingling Motors Co. Ltd. T HKG 8.1 1122.HK 0
Pacific Online Limited T HKG 7.42 0543.HK 0
Lansen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Co., Ltd. T HKG 7.25 0503.HK 18.04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Ltd T HKG 7.23 1988.HK 8.94
Tristate Holdings Limited T HKG 7.21 0458.HK 15.35
Computer and Technologies Holdings Ltd T HKG 7.14 0046.HK 0
Yorkey Optical International (Cayman)Ltd T HKG 7.14 2788.HK 0
Tradelink Electronic Commerce Limited T HKG 7.12 0536.HK 0
Henderson Investment Limited T HKG 6.78 0097.HK 0
Pacific Textiles Holdings Limited T HKG 6.73 1382.HK 0.86
Goldlion Holdings Limited T HKG 6.62 0533.HK 0
Vtech Holdings Ltd T HKG 6.54 0303.HK 0
Dragon Crown Group Holdings Limited T HKG 6.33 0935.HK 14.31
China Metal International Holdings Inc T HKG 6.32 0319.HK 11.96
China Haidian Holdings Limited T HKG 6.25 0256.HK 3.22
Wai Kee Holdings Ltd. T HKG 6.23 0610.HK 3.74
Tang Palace (China) Holdings Ltd T HKG 6.16 1181.HK 0
China CITIC Bank Corporation Limited T HKG 6.1 0998.HK 2.09
Golde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t. Ltd. T HKG 6.08 0677.HK 1.89

希望大家喜歡這一份禮物,並且不要以為筆者不懂炒股,或者懂賺錢,我自己也對自己這樣很失望。近來筆者的文風轉變,由一些老千股搜查,改變為寫正經股,主要因為之前剩下的存稿不懂處理,加上近來業績期也頗忙,寫文也花時間,加上我自己喜歡寫正經股和商業模式,不喜歡再寫這麼多老千股,有時寫得自己太不高興,以及找資料需時,有時開了頭也不知如何收尾,請大家原諒我,不過未來我仍會堅持每星期出文2至4篇,因為我不想大家失望。

昨天筆者和壇主談過,他說筆者找資料時有點退步,但是當時卻沒有人跟我談談這些東西。我只希望大家看見筆者有錯的時候請揚聲,不要不說出來,如果你不跟我說,筆者會覺得自己真是有點失敗,所以希望大家有相關資訊的話,不論筆者知不知道也好,請儘快告訴我,我會儘快處理。

回覆「給湯財的信」: 對不起大家

$
0
0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43511

1.  關於你話我成名,要打擊人地
我不求成名,其他可以全都認錯。因為我只想保護投資者儘量不受任何傷害,同埋做好我呢個資料庫。關於打擊人士上,在資料搜集上或者他在理解上真是有問題,我只是找出資料和他們證實下,如果他覺得我有不對的地方,大可親自說筆者有不對的地方,無論是匿名或實名均可。不要存在任何誤會,只希望追尋大家要寫的東西是否對。

2.  信報李先生道歉一事
關於道歉一事,我可以在這兒對不起李先生,他這事確實是他原創的,我對對他造成的不便致歉,這是我的錯。

我自己是有寫過一段道歉留言的,在發言日期已證明了。所以信中以上指控,說我沒有道歉,這是絕不成立的。如果不夠,我可以親筆再寫一封信這去,向李先生和他的團隊道個歉,我只能做的就是這樣。公開做了,非公開也做了,我覺得我有誠心對他們做出一個負責任的行為,只是我反應較快,可能你看不見,造成這個誤會。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9184
21. 名稱:greatsoup E-mail:greatsoup@gmail.com
時間: 2012-11-06 22:13:16
....
1. 信報單野很明顯就是我賴人錯,其實他無錯,仲做了件大好事。如果你認為我欠他的,事實擺在網上,我一個留言都無刪,清清楚楚他真是做左件大好事,明眼人擺曬證據他都無抄,我當然要講句對唔住,同埋聲多謝。

3.  關於斬手的指控
1. 關於這件事,如果有得罪其他人之處,請多多見諒,我真是無心說出這樣的說話,麻煩大家原諒我吧。

2. 我鄭重地聲明,這件事只是氣話,後來回想這事情在我來講絕不要得,是我錯。其他人不要在煽風點火。無論在甚麼情況假設或證實下,我根本不可能對某些人作出一些這樣的事情。

3. 我並有說他(們)是誰,何況他(們)的電話、他(們)的地址、他(們)的甚麼個人資料,我一概都是不知道,我連和他(們)的有一些聯絡都不願,何能有任何報復行為?

4. 周老師始終是我一個老師,但是我絕不認同他的所為,但是為這樣的小事,正如他所講,我會做出這些損壞別人身體的行為,影響自己的未來? 你自己想想我會不會笨得如此?

5. 我一早都已經放下屠刀,但是有些人卻還是繼續散佈這些不應該協助這些利用股東資金來做一些不好行為的事,試問是誰有問題? 我根本不想和你爭拗下去。 如果你真是老實寫專欄無問題,但是請不要在報章上繼續宣傳自己的那個甚麼股票班和推介的那些垃圾股了,那些股票這樣便宜的原因大都是過往公司管治有不好的地方。

6. 如果周老師真的認為我本人會對你不利,也許我再鄭重向你說句對不起,我永不會做出任何傷你的心的事,但我絕不會和你為伍,因為你那些行為不是我所想學習的,這些行為會使我如果有下一代的話,我會做出了一個壞榜樣。關於你未來的行為,應該批評就批評,應該讚的就讚,但是我一定不會再跟你有甚麼聯絡。

4. 關於對某些股輸錢的指控
我連那些股票也沒有買過一股,試問這些股又如何使我輸錢? 我根本不會輸在那些股票上面。就算輸我都是輸在自己買股的眼光失濟上,每一年我大錯小錯都一大堆,無一次好過。這5年至6年詳細的買賣紀錄我自己也有留下,大家可以問我拿紀錄去看看我有沒有買過這些股票。關於掃地出門這個是本人的責任,和其他人無尤,這個我是應該對自己失望的地方,但我會努力做好佢,其他人不接受不重要,我還有這個平台去做。

5. 關於這個站是否牟利
我的網站牟利方面,我是沒有牟利的,錢我可一塊錢也沒有收過,就算你說我寫稿的稿費,我都是全部給了壇主。但我有做過紀錄,證明自己收和付多少錢,不過入總多於出,所以盈餘自是不少,我不想這論壇受我不喜歡的人控制。因為我打算把它搞大他,希望變得正規一些,這需要一個較大的費用,我到現在還在考慮是否需要。

正如前一篇所稱,我們現在有3萬元儲備,但欠網友龍生和味皇幾千蚊,欠我同學幾百元,但如果他們想要回,我可立即給回他們,何況我提供資料的地方是沒有廣告,搜尋的地方才有,不信可以問壇主。我連籌集資金也不想,只想用以往的錢買股生息不斷地做下去,儘量維持論壇的運作。 最緊要大家用得高興,也方便我自己做些東西,其他東西我就不管。這件東西我在做的時候我已經想過這就是我的退路,如果我沒工作,就會花心機辦好它。

6. 總結
對不起周老師,希望大家以後當沒事好了,多謝你的抬舉,但我真是沒有能力,也不希望你抬舉,不用你再談我了,談我的話連我認為自己的靈魂都給了魔鬼。我連和你有關係也不願。我只想靠自己的能力辦起來,自從那次我跟你談過以後,我決心要自己控制這個站的命運,你明白嗎?

明知我不可能,也沒有膽量,做一些對你不利的行為,請你放過我吧,鄭重跟你說句對不起。只要你其他事不要煩著我就好。但是如果我真的有地方寫得不對,煩請多多提點,免得我又誤會你,你又誤會我,這多辛苦。我只是對我的資料研究有興趣,其他的我不管,總之你有資料寫錯,我就會貼出來補出對的地方。我只是想這樣,給我默默的工作吧,但如果大家需要我的文章,請給照會或者通知,甚麼都可以談,可以吧?

存稿系列(5): 海港城雜憶

$
0
0
    以前順叔都在記憶所及很多次海港城,但是我常常因為省錢乘船然後轉地鐵,都會入這商場享受冷氣,之後順便入去方便下,再去三樓附近的屈人寺那部機用八達通「拍」番兩蚊,咁過海可以平到六七蚊,比直接過海平一半,雖然時間多花一些,但是我覺得行多些會身體健康,所以都會次次做,咁我發表下意見都好正常。

    海港城大家都知是九龍倉(4) 的核心產業,在2011年的商場及寫字樓估值是935.5億,2012年再增值207.5億,至1,143億,計埋酒店,估計是香港最貴的商場。2011年租金收入66億幾,2012年上半年有超過30億,佔公司資產及收入大約三分一及四分一,現時租金每年增長約15%至20%,可說是皇冠上的明珠,成為九龍倉及母公司會德豐(20)重要的收入來源。

    這個商場是內地自遊行居民購物的熱點,不說不知,這個商場原來上年做了271億生意,2012年上半年又達到141.5億,即是每呎2,348蚊。就算是行銷中國的旺旺(151),2011年營業額都是大約230億,2012年上半年是大約118億,所以可以見到強國人民的消費力在這個佔整個廣東道商場面積75%的商場是多麼強勁。

    就我所見,整個商場無論說不說得出口都有,而且普通話的人較廣東話的人多,有好多疊碼仔同經紀會在這兒等生意。我都有幾次去到這商場,強國人會問我某地如何去,有時懷疑自己是否去了內地。有幾次我仲見到他們蹲著圍在一起「打邊爐」,講緊鄉下話。不過就算強國人在衛生上的習慣和香港有點相差,根據網上情報,有些強國人都會歡迎他們的小朋友在商場的地方舒暢身心,真是幾核突。但經我的隨機抽樣檢查,洗手間卻是非常整潔,管理值得一讚。

   但是我認為,這個商場近幾年開始變得不如何友善了。為了增加收入,提升商場檔次,前幾年把平民化惠康超級市場都關掉了,改作優衣庫(Uniqlo),所以很多人迫著要幫襯價錢很貴、老闆又有股份的Citisuper,不過近來Uniqlo 又搬左,去到一個離商場中心地區較遠的地方,可能Uniqlo 有品牌效應,吸引到人流,不過賣的物品屬整個商場較便宜的,不能支持這樣高的租金,所以就有這奇怪的決定。我相信在角落的大家樂,雖然好多人幫襯,但賣幾十蚊飯盒又如何能支持超貴並且一定會次次加的租金? 如果因為加租賺唔到錢,我認為會是下一個撤退對象,到時廣東道剩下的兩間大家樂相信會人口大爆炸。

   今年,海港城又在近中港城的出口增建了部分商鋪,但又把近中港城路邊的出口封了,改用一個較遠的出口,變相使人走遠了路,配合一些內部的工程,提升了寫字樓的形象外,又用個舊位對街的位置,搞開左間鋪,現Giorgio Arnami已租用,很快就開幕,配合番近年海港城把廣東道街鋪擴大租予名店,增加收入的模式,並把廣東道變成香港的「香榭麗舍大道」。雖然從公司盈利角度看是一件好事,但對我這等平民卻是難以親近,但從這兒的變遷來看,卻未嘗不是強國經濟的縮影。

   其實,在財務角度來看,我認為海港城是有一個特別的功能的。因為近年九龍倉積極發展內地房地產業務,資金需求不少,在2011年,這項承擔約989億,對現時實際盈利約60億的九龍倉是一個很大的負擔。由於現在物業是靠估值師重估來釐定價值,如海港城的物業估值大幅增加,這就能製造大量盈利,使資產價值增加,變相使負債率下降,自然融資就會較為容易,可支援他們在國內較為激進的發展計劃,如大舉興建投資及住宅物業及入股綠城(3900)。徜日後國內的帶來源源不絕的回報,造血能力提高,就會使他們實力更為堅強了。

   岔開一筆,入股綠城交易,事實上在財技上是正面的。這除可帶來重估利益及利息的收入外,亦因為負債不併表,降低了負債率,這樣可使其可以繼續運用這樣漂亮的財務報表來繼續融資動作,也可運用這些較低息的融資,繼續以債券形式入股內地房地產公司,套取香港和內地的息差,增強潛在盈利的能力。從以上各點看來,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高明的財技手段。但是這種方法的破綻之處,就在於海港城能否持續生金蛋和融資市場對他們的信心,提供源源不斷的融資給他們。

   這一兩年,就我這一陣子所感,海港城的人流不如以往,相信是內地遊客因為中國內地銀根短絀,企業經營情況不佳,自己收入減少,又何以來香港一擲千金呢? 自遊行是海港城未來租金能否維持上升的原動力,如果沒有了,盈利增長及物業重估能否維持,並創造融資能力以支援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呢?

    不過慶幸的是,現時九倉中國內地物業銷售開始逐步走入良性軌道,首8月已達全年目標,回款超過100億人民幣,投資物業於下年起會逐步落成,雖然租金回報在未來2至3年不是這樣明顯,但在2015年相信會逐步帶來良好回報,並在未來幾年快速增長。據之前順叔所講,吳生又花很多心機和地方官員打交道,相信對未來內地發展有利,加上起財技上的配合,相信九龍倉及母公司前景在過了前期投資大幅期,會倒吃甘蔗,愈吃愈甜吧。

延伸閱讀:
1. 順叔寫過的九龍倉文章
http://caijingcarefree.blogspot.hk/search?updated-max=2012-06-23T15:51:00%2B08:00&max-results=3#uds-search-results

2. 九龍倉2011年年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426/LTN20120426621_C.pdf

3. 九龍倉2012年中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20/LTN20120920151_C.pdf

4. 中國旺旺 2011年年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21/LTN20120321142_C.pdf

5. 中國旺旺 2012年中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12/LTN20120912175_C.PDF

6. 綠城獲九龍倉入股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5086

歲寶百貨(0312)A先生之謎

$
0
0
2012年12月6日,歲寶百貨公佈延遲9個月的業績,雖然都叫有息派,但是卻披露了多起懷疑交易,包括購買物業及採購交易,在這幾項交易中,部分在未完成交易之前已預付款預予賣方,共4.643億人民幣,佔資產29.85%,其中部分交易經完成及取消,並獲各對手方退回3.803億元,佔金額的81.9%,進度尚算良好。

但是,在公告中有提及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證實部分交易或許有一些連繫:
「董事經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就其所知、所悉及所信,A先生為獨立第三方。A先生代表上文所載若干交易(即(i)(c)收購建設深圳配送中心的土地;(i)(d)向深圳禾興隆收購深圳的三層高商用物業;及(i)(f)向本集團其中一家供應商購貨)的交易對手行事。

執行董事確認,A先生為一名國內商人及其業務上相熟的人之一。執行董事亦確認,A先生約於2010年就潛在業務合作向其接洽。A先生為中國多家從事各類業務的公司的董事、法定代表或監事。

基於獨立取得的公開資料,A先生擁有本集團其中一家供應商87.5%股本權益。深圳禾興隆由A先生持有50%股本權益的公司所擁有。A先生及任何聯繫人(定義見上市規則)概並非建設配送中心所在土地的賣方的股東,但為賣方的監事。收購建設配送中心所在土地及收購深圳三層高商用物業所涉及有關合約的條款(包括合約所載的付款條款),已經由董事會批准。向三家供應商作出的付款並無經由董事批准,此乃由於該等交易屬於本集團日常業務一部分。」

基於筆者的好奇心,就嘗試從最易找到的禾興隆交易找出線索。根據資料,該交易賣方深圳禾興隆實業有限公司由一家在2011年7月28日成為大股東的深圳市金三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所持有,而深圳市金三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所持有由朱娘祿及蔣賢雲所持有。但究竟這名A先生是誰呢? 經過谷歌大神的資料,最近似就是後者。









這名A先生是浙江人,其後於東北工作,接連擔任了任哈爾濱市東哈機電商場總經理、佳木斯中佳經貿總公司總經理、中國化工新材料總公司黑龍江分公司總經理、黑龍江省華僑物資貿易公司董事長,及黑龍江東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2002年,他成立了黑龍江奔馬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並在2004年收購和楊祥波當年任主要股東的歲寶熱電同城的,在1996年上市後因投資失利並處於財困的百貨企業哈爾濱秋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主要股權,並任該公司董事長,成功使公司復牌。

其後,可能因為這名A先生財務上也是吃緊,在出售業務上有點急進,最終在2007年出售該上市公司的核心物業的秋林廣場的時候,由於未進行全部的程序,亦無進行披露,,之後也有多起沒披露之事件,故這上市公司在近月被上交所勒令整改,稱A先生也不適合擔任董事。近來A先生也接連抵押自己手上的股權,以取得資金。不過,這名A先生竟然在2009年取得南韓的綠卡,相信如果支持不住的話,也可重新在第二個國家再來呢。

在兩個有交集、一樣缺水的人手上,當然就產生獨特的化學反應了。

1.  秋林集團獲收購公告
http://static.sse.com.cn/sseportal/cs/zhs/scfw/gg/ssgs/2004-01-06/600891_20040106_1.pdf

2. A先生成韩投资移民第一人 获永久居住权
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11-11/17/content_23943286.htm

3. 秋林集团陷入品牌危机 温州资本败走哈尔滨
http://wz.people.com.cn/GB/139014/146259/10827721.html

4. 上證公字[2012]39號 關於給予哈爾濱秋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相關責任人公開譴責並認定公司前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A先生五年內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決定
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QueryCreditInfoActNew?step=2&SEQ=384&SERIAL=2

4. 秋林集团高管多人违规 副总被上交所禁入
http://www.jjckb.cn/2012-07/27/content_390537.htm

5. 关于落实《关于对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整改措施的报告
http://static.sse.com.cn/cs/zhs/scfw/gg/ssgs/2012-10-27/600891_20121027_1.pdf

6.  哈爾濱秋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公司第一大股東股權解押及再行質押的公告
http://static.sse.com.cn/sseportal/cs/zhs/scfw/gg/ssgs/2012-11-09/600891_20121109_1.pdf

7. A先生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9893.htm

存稿系列(6): 威高威威不是威

$
0
0
今次我講的經營服飾品牌Wanko及Veeko化妝品零售品牌Colormix的威高國際(1173)。

最近我的居所附近的商場開了家Wanko,回家晚上走過的時候,顧客也不多,作為一位男性,也覺得那些衣服非常老土,像是40-50歲的老女人才穿的東西。於是我順帶留意其他地方Weeko及較年輕的Veeko,以我的觸覺來看,認為Veeko那些衣服是適合20至30歲穿的。這兩個品牌都較他的網站所稱的適合20至36歲及16至29歲高出不少。另外,有一次好像是在某一個商場留意到Colourmix,發現他們貨品的排位很混亂,未拆箱的東西放在店的一角,相對卓悅(653)的半整齊無香味和莎莎(178)貨又整齊又香,對男性顧客可能就沒甚麼,但對女性顧客來說真的不是很好的體驗,也不想在這兒消費。

雖然,我知道這隻股很多股票散戶非常喜歡,甚至從事價值投資的惠理基金(806) 入股,但綜合我有限的行街經驗,我就認為它不太值得投資。對比這公司這10年來的年報,營業額確實由3億增至約11億,但利潤卻沒有很大的增長,相對比創辦人年紀相若、也做女性行政裝的慕詩(130) ,雖則同期銷售由接近2億增加至超過5億但相對來說慕詩毛利高很多,至2011年盈利總算可比10年前更高,我認為有2個原因:

1.      管理層不夠專注: 雖然慕詩老闆的另一面是一個喜愛物業投資的炒家,但他卻非以這東西為上市公司主業,就算他前兩年曾有利用上市公司短炒寫字樓物業的經驗,但不久就退出了,獲利甚豐,況且慕詩業務地域都集中在兩岸三地,開舖的地方也經選擇,較易管理。不過,威高的業務上述的兩岸三地外,亦把觸角發展至新加坡,鋪子也不經選擇地開,後來在2004年又新創辦了Colourmix,雖然近來Colormix轉虧為盈,但又輪到服裝業績也不太好,這是否在Colourmix耗了不少精力,搞得服裝業也不行了?

2.      品牌不高貴: 按我看年報的感覺,威高的年報很俗,也不感覺很有潮流,用的代言人也是電視出名明星,不太特別,但他衣服價錢不低,所以消費者可能認為衣服物非所值,廣告成本也高,但效果一般。相反慕詩懂用外國不知名的女模特兒,成本較低之餘,也能營造較高貴的感覺,自然毛利可以高一些,所以在租金成本上升的潮流中,利潤較低的威高自己受創甚深。

近半年,兩者盈利情況好像也開始有些變化。慕詩陸續減少了分店數目,加上被終止分銷權,銷售持續減少,利潤也大幅下降84%,但是威高雖時裝業務不振,但靠著業務分散,營業額又增長約9%,盈利也只是下降了15%左右,可見分散業務是有一定效用,不過看到兩者的財務情況,慕詩坐擁大量現金,但威高就財務漸漸轉差,處於負債邊緣。照個人看法而言,在擴張性上面,前者還可以持盈保泰,留待日後良好發展機會再把資金善用,但後者在資金逐步短缺下,就不得不放緩擴張了,如果停止擴張,保留陣地的話,在租金大增下,他又如何維持盈利,情況會否變得更壞? 所以在這一點我會買慕詩。

不過,隨著香港人年紀老化,年紀老的人愈來愈多,他們對Veeko的消費可能增多,甚至他可以分拆Colourmix出來,釋放出公司的價值。所以我可能看錯也說不定呢。

就這兩間時裝上市的情況來看,究竟是專注一些,還是分散一些? 究竟是穩步發展,還是持盈保泰? 似乎還是沒有定案,可能在公司擴張及發展上,因時制宜這個評語,似乎較為適當。

因為在市場快速成長的時候,不斷搶據點就適合,但擴張得不快,財務及管理追不上的話,也許就這樣沒有了。如果保守的話,可能能夠維持情況,但是競爭力可能不知不覺減少了。但在市場放慢或縮少的情況下,搶據點就是賭博,賭贏了是短時期的問題對公司是為成長打下基礎,但縮減可能保持到盈利,或許可能等待別人倒下笑到最後,但是未來發展能力可能同時削弱,終致輸掉整場遊戲,所以商業世界的東西有時真是猜不透,摸不著,這就是商業引人入勝的地方。


zkiz 3萬倉記(1): 正式成立

$
0
0
很久之前,有網友提議筆者開一個類似實戰倉的東西,以吸引讀者。但是以個人情況來看,因為該組合是筆者身家的絕大部分,我不想以自己私人財產以示人,況且如果要交代,我怕會做太多決定,更多機會會做錯錯決定。我也不想開個虛擬倉,因為我覺得太虛假,沒實錢玩就好似無乜代入感,做下做下就好似呃緊人,所以這也不太適合,最後就把計劃放在一旁。

正如之前幾篇文章所說,其實zkiz.com得來的錢我一直沒有動用過,一賺到錢,筆者就全部放在壇主的戶口上面,我一直都想把這些錢進行投資股票用途,但因為你忙我也忙,且資金太少,所以也沒有在意。最近因為一些關係,又得到一筆不少的錢,終於儲夠3萬元,也就是我在大學時投資起步一年後所儲到的錢,於是決定把這個計劃付諸實行。

其實在去年我和壇主已經在一通開了一個以他名義的股票戶口,但是他好搞笑,一年來都未拿到密碼啟動戶口,也不理會,最近收到這筆錢後,終於搞好一些手續,把戶口開通,然後把這3萬塊打入戶口,進行股票買賣。但我詢問過壇主,他不想另開一個戶口分開私人同壇內的交易,不過如果我要求的話,他會幫我在這3萬元未用盡之下買賣股票,且會按未來的交易費用計算回報。

因為下年筆者未必這樣有空,沒時間準備太多的文章,所以我決定利用這個倉作為長期主題,把這個博客儘量寫下去,並已經執行一項買賣,還有一項未購買。

但這兩隻股票,未執行的一隻我私人也持有,但執行那一隻就是在2012年12月13日購買,理文手袋(1488),因為我自己也想買,所以我買了之後才會寫原因,但未執行的這一隻我暫不披露。

下個星期如有時間,除談談這一隻股票之外,我也談談我做這個倉的投資理念。

本周執行交易:
1. 於2012年12月13日購買1萬股理文手袋(1488),一通手續費18.3元,合計動用10,018.3元。

組合情況:  (於2012年12月13日開倉,情況是2012年12月16日)
1. 持股 9,900元
(a)  理文手袋1萬股 @ 99仙
2. 現金 19,981.7元
3. 倉位總值 29,881.7元 (-0.39%)
4. 恆生指數 22,605.98 (+0.71%)
5. 領先/落後市場: -1.10%。



泰昇(0687)賤賣地基業務記(2)

$
0
0
上個月因為時間不夠,所以未寫完這個故事,現在慢慢這些故事逐步寫出來。

(1) 梁志漢先生售出泰昇集團(687,前志成集團)股帶來的內幕交易案
梁志漢和部分合作夥伴在1974年成立泰昇集團前身的志成工程有限公司,其從事起重機租用及分包打樁工程。可能因為1989年前途危機的關係,部分股東有上市套現的衝動,或者梁生希望開拓國內業務,故在1991年3月把志成集團上市,梁志漢為這公司的大股東、主席兼執行董事,持有約39%股權,其兄弟梁柏明(譯音)及合作夥伴羅紹鏞先生在減持後持有約16%股權,為控股股東。當年8月,獲長江實業(1)購入可換股債券,股價暴升。

1992年,泰昇現時主席兼大股東張舜堯和梁先生商討把天津物業,即後來和天安集團(28)合作的計劃,注入志成控股換股成為主要股東,甚至可能有把高力集團置入的打算,但前者最終失敗,後者即僅止於意向。兩者失敗後,大約在1993年3月至4月間,張舜堯向其他對手方稱梁志漢探盤向他出售志成之股份,並向中鋼集團前身之一的中國冶金進出口總公司的中間人表達意向,但最終中國冶金進出口總公司購買了高力集團的部分股權,張舜堯亦利用消息牟利。

1993年,梁志漢最終出售股份予張舜堯、高力集團主要股東彭德忠及中國冶金進出口總公司的財團,因為當年中國熱潮炒作關係,股價又再大幅上升。在出售股權後,梁志漢辭任志成集團董事,同時今次交易主角馮潮澤加入董事局,後更名泰昇集團。其後因香港回歸前基建增多,業務一片榮景,但在回歸後,受金融風暴,董建華打殘物業市場,物業興建減少,政府陷入赤字,基建亦告一段落,建築業務陷於低潮,故再次在1998年國內地產業務注入,把公司業務基礎轉穩,並成為公司另一項主要收入來源。

因張舜堯等人利用此等消息買賣股票獲利,最終財政司司長於 1997 年 4 月委任審裁處進行聆訊,並判張先生等人內幕交易成立,張先生被罰款1,218萬。當中,有位內幕交易審裁處成員胡子初先生因披露一些機密資料予他同學張先生,也因被褫奪陪審員資產,亦因而被判刑。當時的內幕交易審裁處成員有一位非常出名的陳維端先生,他任合伙人的陳葉馮會計師事務所可是對於某些地方的帳目是非常出名的。

(2) 高力集團及其他上市公司的關係
至於高力集團,在1996年他們購入大鵬集團(1118)的控制權,次年把他們的主營鋼鐵貿易及鋼線生產業務注入,把這上市公司改為高力集團,在1999年,高力集團母公司又重組了陷入財困的大同混凝土(544),易名大同集團,次年又希望購入陷於破產兆峰陶瓷中的北京廠房兆峰陶瓷(北京)潔具有限公司等業務,最終失敗,後李氏家族成功購回該廠房,並交予李兆峰管理,後在本年,中國農業生態(8166,前藍帆科技)購入兆峰陶瓷(北京)潔具有限公司之6.71%股權,可參看此文章。

在2003年,高力集因母公司出售大同集團股權予杜樹輝,而上市公司購回該分部業務,但在2006年,大同集團購入金都酒店12%權益,後杜樹輝逐步出售股權予中國星集團(326,前星光娛樂)及蘇耀明等人。而中國星亦在2009年出售其股權。現今算是一隻無主的股票。
(待續)


存稿系列(7):Jusco! Let’s go!

$
0
0
看到以上的標題,你可能不知道他的由來,不過應該有一些人應該知道Jusco 其實就是永旺(984,前吉之島)旗下的百貨零售業務的品牌。

        五月的一個星期六早上,我剛剛去了新開幕的九龍城店。這間分店只有兩層,上層以超級市場及家品電器為主,而下層則是專櫃及銷售雜貨各半。可能因為部分店鋪的租約未滿,加上利潤較低,所以電器部和家品部還未開幕。但是在九月左右,我已經看到它開了,原本在這商場的Jusco Living Plaza 也搬到新的位置,但因為還未開門,我也沒有看清楚。

        我先看早開店的超級市場,開店時間8時半是和去年停業的樂富分店一樣,較現時在樂富區日本百貨店早90分鐘。開業時間其實滿適合這一區的老人和家庭主婦的生活習慣,因為老人剛剛這時候晨運後喝過茶,而家庭主婦剛剛把他的孩子送上學,這之後就是他們準備午飯和晚餐的購物時間,所以已能得到這一些基本顧客的支持。另外留意到超級市場的產品,除了少數基本的品類價錢和外面差不多外,多數都是一些特別的產品,因為其他地方暫時還沒有,所以沒有比價的標準,故這些產品可以獲得的利潤較高。在兩種配搭集合之下,獲得了一定的營業額外,也都可以維持到一定的利潤率。

        逛著逛著,已經是上午10點,下層剛剛開店,我這一個人,因為不太喜歡消費,所以對那些產品沒有甚麼興趣,但我留意過價碼,其實都是一般居住在該區家庭能負擔的價錢,不過我認為,這區其實都不少有錢人,所以其實可考慮增加較高價格的產品,以吸引他們的注意。

        講到這兒,他在九龍灣和荔枝角的新店,加上剛開幕的荃灣店,其實和上面的九龍城店都有差不多的特點,一就是距離地鐵站大約十至十五分鐘的車程,二就是那些商場都是人流不多,空置率較高。因為地理位置相對較為不利,這兩點使租金成本相對低,能夠以低價出售產品。第三點就是接近大型的屋村,甚至以公共屋村為主,以吉之島的名氣,基本上已有一定的人流,加上產品較為廉宜,只要配合適當的宣傳,以及產品足夠便宜的話,就能使營業額保持一定水平。最後,是未來這些區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例如九龍灣未來轉營至商貿區、九龍城分店未來重建後,加上啟值德新區發展後,居民會增加,他們收入因負擔起該區的物業收入也不少,至於荔枝角分店則是因為該區的物業業主在供款完成後消費力將會增強,推動居民消費的增長,有利未來的發展。從以上推論,在租金支出低企,營業額穩定,未來有增長潛力下,配合產品的配置,取得利潤應該不難,此能推動利潤的增加。

另外,母公司於本年設立中國總部,把上市公司及母公司持有的百貨業務統一,或會有潛在注資概念,之前我也有談過這話題,可參考此文。

至於其投資價值,相對同業比較,去年盈利估值約13倍,看來頗便宜,但近日受到反日浪潮襲擊,加上開店速度加快,未來盈利或有不明朗的情況,上半年亦發出過盈警,PE 已作不得準。但是日本產品或商店,相對對國內商業誠信缺失則頗為正氣,故給予各位位於強國的人民的信心,且這種印象是不能磨滅的,所以我認為這一點頗為值錢故未來在開店達到經濟規模下,盈利會突然快速增長,有效降低PE。再者,其財務頗為穩健,派息也能維持在不錯水準,在這樣堅實的基礎上,我認為算是良好的投資對象。如果有興趣,也可以看看wilsonchui的研究文章,或許你會有更大得著。

P.S. 標題的取材自吉之島主題歌「Let's go to JUSCO」的歌詞,我覺得呢首歌其實順口但好老土。




zkiz 3萬倉記(2): 購入理文手袋的原因

$
0
0
上個禮拜話講講我點解買理文手袋(1488)關於公司背景,其實可參看招股書。今次只講講點解買呢隻股。

(1) 過往盈利穩定: 根據可考的資料,理文手袋的主體即現時理文化工(746)在2002年營業額大約7億左右,盈利維持約7,000萬,利潤率約10%,但是在這10年生產成本不停上升的情況之下,在2008年營業額一度增至9億,盈利達9,000萬以上,2009、2010年雖未重回以上水平,但盈利還可保持在這個數字上,利潤率上升至約12-13%,2011年在營業額增至大約8.73億,盈利實質上突破1億,但因為上市有一次過開支,盈利僅能維持在這個水平可見,這間公司的客戶應該對這間公司頗為忠誠,也肯為鞏固供應上肯多付錢,這樣對盈利很有幫助。據資料稱,主要客戶是在美國及歐洲,我估計,應該有Coach(6388)及一些名歐洲品牌。在這個背景下,筆者其市盈率可較一般的工業股高,可以值8至10倍。

(2) 派息穩定: 根據之前理文手袋分拆前的理文化工的派息,最初上市時都有8仙,其後投入化工時最低都有4仙,但因為未來應該手袋業務相對上有重大發展空間,所以暫時沒甚麼新業務想開拓,派息也就能維持在相對不錯的水平。另外,今年上半年派息已有5仙,根據住績,下半年派息除2008年下半年景氣大幅轉差,派息減少外,大部分年度多數是持平或者增加,所以可合理認定,他今年派息至少有10仙,折合10.41%。

(3) 今年營業額有一定保證: 根據今年上半年的中報,營業額急增30%,至約4.84億,。根據客戶細分的表現,來自意大利地區的收入劇增333.4%,至超過1億,估計是Prada(1913),另外來自美國的收入亦增加約11.14%,至1.75億。在之前Prada業績大增的情況下,可以見到在這兩大地區的客戶支持,營業額應能維持雙位數增長。

(4) 本年利潤顯得低於同業水平,未來有望回復: 但因為原材料成本及開拓新客戶,導致直接銷售費用包括測試費、運輸費、佣金及樣版費增加,使盈利僅能增約2.24%,至4,999.5萬。反觀其較大的同業,時代手袋(1023)其毛利及純利率都可以保持有過往水平,所以筆者相信今年毛利率轉差,只是因為員工及公司對新客戶的要求學習曲線沒成熟,導致所費的原料和員工增多,在一切成熟下,毛利及純利應能回復到原本水準。

(5) 盈利預測,在粗略的估算下,筆者在假設毛利率為25%及銷售及分銷成本是和上市同期一樣下,認為其毛利及估值如下,至於估計預期在1.376至1.72元之間,水位在43%至79%之間,合符筆者一貫的水平。





因為本次篇幅已不短,下星期再談投資理念。現在談談倉位情況本星期的變化:

本周執行交易:
1. 於2012年12月18購買9,000股富豪產業信託(1881),一通手續費29.08.元,合計動用19,829.08元。

組合情況:  (於2012年12月13日開倉,情況是2012年12月16日)
1. 持股 29,400元
(a)  理文手袋1萬股 @ 96仙
(b)  富豪產業信託 9,000股@ 2.2 元
2. 現金 152.62元
3. 倉位總值 29,552.62元 (-1.49%)
4. 恆生指數 22,506.29 (+0.01%)
5. 領先/落後市場: -1.50%。

1986年6月10日: 偉易達(0303)上市

$
0
0
1986年5月底,偉易達宣佈以介紹形式於香港上市,當年主要以生產遊戲機產品為主,據當年的報導董事局約持有70%股權,集中有兩名梁棪華及姓黃智勇的管理層手上,至於外間持有30%。

而當年資料稱,偉易達的盈利約保持在2,000萬左右,估值超過1億,據報導表示,當年以介紹方式上市,主要因為是暫時毋需集資,為未來發展計才集資,但是我認為是因市況開始轉好,估值較高,投資者有要求套現,方才上市。否則沒有資金要上市的,反顯得奇怪。

經翻查資料,當年該公司編號為333,即現時黛麗斯國際所用的編號。在上市當日,股票一度上升至1.5元,收報1.37元,以股本1.2303億股計,市值為1.69億,最高為1.85億,以1985年盈利2,196.1萬,往績市盈率為7.7倍至8.1倍,上市當年派息達13仙,股息率9.49%,處於高水平。相對現時的約2億美元及超過210億的市值,即市盈率約15倍,派息也維持於5%,可見一家具信心及盈利穩定的公司,派息也好的公司,市盈率是會較一般水平高出不少。其後梁姓大股東退出業務,由黃先生執掌,但我不知道黃先生是否有改了名,好像改了做子欣。

這家公司連年派高息,但是在1990年可能因某些政治及客戶原因私有化,轉至英國上市,以美元為報價,1992年又重回香港上市。在2000年為擴張業務,收購朗訊的無線電話業務,最終因後者誇大公司經營情況,故在收購後錄得重大虧損,股價跌至低位2元,其後因起訴朗訊獲得賠償,加上開發兒童電子產品成功,盈利大增,股價重回高位,成為一代股王。但這些產品在ipad盛行下,能否維持市場呢?  要看看能否與時並進了。

黃先生其實很多外業的,查一查就知道,可能真是股息太多,人際網絡也不錯。



泰昇(0687)賤賣地基業務記(3,完成)

$
0
0
(3) 泰昇集團其後之變化
泰昇在出售股權後,梁志漢辭任志成集團董事,黎德正任公司主席、張舜堯任執行董事,1年後今次交易主角馮潮澤加入董事局,後更名泰昇集團。

其後因香港回歸前基建增多,業務一片榮景,但在回歸後,受金融風暴,董建華打殘物業市場,物業興建減少,政府陷入赤字,基建亦告一段落,建築業務陷於低潮,故再次在1998年於天津國際大廈及上海之地產業務注入,陸陸續開拓了內房業務,把公司業務基礎轉穩,並成為公司另一項主要收入來源。

至於剛才內幕交易案的主角之一黎德正,他因年事已高,加上內幕交易案也逐步告一段落,已在2000年退任主席,仍任執董,在2003年正式辭任執董,並把股權轉讓予張舜堯。

在內地房地產業務獲初步成功後,2007年,泰昇又於瀋陽投得一地塊。2010年,及天安(28)出售天津國際大廈出售Arraya Worldwide Inc.,套現逾7億元,但同年又於上海增購部分住宅及投資物業之40%至全資持有,增加盈利能力。

在國內基礎轉穩下,在2006年出售兩項香港小型物業後,亦大加入投入香港地產市場,購入物業作私人用途。2007年以1.32億購入灣仔海港中心作總部之用,2011年以3.15億出售該物業,獲利甚豐,然後搬遷至在2011年4月以2.03億元購入會德豐(20)發展黃竹坑One Island South 20樓全層,該物業面積為29,000平方呎,現時叫價達1萬元一呎,估計帳面賺8,700萬。

在發展中國及內地房地產業務同時,他們亦把原有業務放進自己口袋。2009年,泰昇出售泰昇建築1%股權予馮潮澤及張舜堯之子張任華持有60%及40%的華泰基業有限公司,使他們持有泰昇建築51%,掌握控股權益。正如文章一所稱,在2011年4月,公司為釋放價值,並專注於內地房地產業務,故考慮分拆泰昇地基集團上市,並在2011年8月提交上市申請表,但因為市況欠佳,於11月擱置此計劃,並把40%股權出售予副主席馮潮澤,出售部分當初張舜堯之子張任華持有之泰昇建築持有之股權一樣,故有合理理由相信,可能這部分股權不是全由馮潮澤所擁有,可能只是過過手之交易。



圖為One Island South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4) 泰昇集團董事及股東們的法庭紀錄
這家公司的董事真是很喜歡上報紙,列之如下:
a. 1993年內幕交易案
詳第2篇文章。

b.  股東李京偉賭場欠債
泰昇前股東李京偉於2001年10月17日被Destron INC起訴,被指分別在 1999 年及 2000 年在拉斯維加斯的兩間酒店,即 MGM Grand 及 Bellagio 內的賭場簽署協議書,以換取逾 600 萬美元價值籌碼,且協議還款之餘,更承擔欠款而衍生的年利率 18 %。惟李被指未有履行協議,故追討 440 萬美金及相關利息。其後並無消息。

c. 錢永勛醉駕
泰昇現時負責內地產地產之執行董事錢永勛在有一項醉酒案底之下,在2003年9月3日於懸掛八號風球下駕車接載女性友人時,尖沙嘴漆咸道南與梳士巴利道交界與一輛的士發生碰撞,其後接受呼氣測試,其呼氣中的酒精比例100毫升中,含有61微克,超過當時法例限制的22微克,故被控醉酒鴐駛罪,並在10月3日上庭。

裁判官表示,根據法例,第2次觸犯酒後駕駛,可判罰款25,000元,停牌不少於2年及入獄1年。因錢永勛酒精超標近3倍兼衝燈,其行為對其他駕駛者構成危險,所犯罪行相當嚴重,乃罔顧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但考慮他的案底距今已頗長時間,故最終判監禁4星期緩刑2年,罰款15,000及停牌兩年半。

d.馮潮澤妻自殺事件
本次交易主角馮潮澤已故妻子顧麗華,為前影星顧美華之胞妹。2008年7月,有傳媒指吳亭欣突然富貴,換了一輛價值35萬的Audi名車,又搬到西灣河豪宅嘉亨灣海景單位居住。之後,更有傳媒拍得馮潮澤夜訪吳亭欣香閨,又發現兩人在筲箕灣「踢拖」撐枱腳食魚蛋粉等,令「桃色」關係曝光,有人更指要離婚和她一起。結果使顧麗華之心理受到困擾,尋死之心已決。

2008年11月,顧麗華聲稱因不開心,打空針企圖自殺,被其子發現,於是報警及通知父親,立即急送瑪麗醫院搶救,最終無恙。2009年5月,顧麗華再次上吊尋死,結果不幸搶救無效死亡。最終據稱第三者離開男方。

(5) 新利控股其後之創立及上市
在梁志漢退出志成的經營後,可能覺得自己套現了一大筆錢,有退休之念,但是過了一兩年退休生活後,可能覺得很悶,至於年紀尚是50歲,年紀還未算很大,所以決定再重操故業。

1995年,梁志漢及何家驄分別持股80%及20%的Sunley International 以1,600萬向保志工程有限公司購得在1982年成立的新利地基工程有限公司,其後可能梁志漢年事已高,又再生上市之念,在2011年以換股方式併購由在1993年良記集團(307,後易名陽光文化、陽光體育媒體、泰德陽光、現優派能源)上市後辭任並自行創業的鄭永安、崔國健及黃靈創辦的實力工程有限公司及廣盈工程有限公司,其後組成新利控股於香港上市。優派能源的故事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有機會筆者會和大家分享,但這家公司剛向華匯系的昊天能源(474,前永保持)收購新疆拜城煤礦,建議大家還是小心。

至於新利控股的資料,其實也甚具討論之空間,但是先就其負責上市的金融企業而言,沒有一家很正當的。

例如軟庫金匯,是金匯投資(378,現事安集團,前城市資源、Axion Forrest、中國工業國際、中國國際森林資源、金匯投資)前控股股東持有,當年就是由其製盒業務分拆出昊天能源前身永保時。

至於阿仕特朗,他們協助配售的股票包括,梁毅文的兩間上市公司中盈國金資源(766,前中盈控股)及中彩網通控股(8071,前絲綢路數碼、光彩未來、中國金屬資源),其擁有多次大股東高價注入資產的紀錄。另外亦有錦勝集團(794)、現代教育(1082)、中天國際(2379)、華夏能源(8009,前菱控)、環球能源資源(8192,前藝立媒體科技、環球工程、環球集團控股),至於基金曾持有的股票包括伯明瀚環球(2309,前泓峰國際)及中國新經濟投資(80)以上公司或有澳門背景,或有不好的公司管治紀錄。

至於豐盛融資,作為上市合規的顧問來看,也有很多頗財技及福建公司,例如川盟金融(8020)、宏創高科(8242)、海天水電(8261)、域高金融(8340),其他還有很多,不作細數。

至於昌利證券及太陽證券,按下相關指向該兩證券公司連結已經看到背景,不細述了。

在董事上,譚德機為品牌中國(8219)之祕書、奧亮集團(547,前民信控股)、天津天聯公用(1265)、允升國際(1315)之非執董,其中奧亮集團前主要股東孫粗洪,為中國雲錫礦業(263,前保興投資)的主要股東,至於李鋈發及李鎏麟兩兄弟曾擔任該公司董事,昌利控股(8098)的大股東歐雪明則為李鎏麟之妻,據David Webb文章稱,昌利亦曾協助中國雲錫礦業配售6次。所以他們當中的關係真是互惠互利,深具財技色采,筆者認為在股東、財技執行者及董事配合之下,賣殼機會頗高。

(6) 總結
聽完這個複雜的故事之後,會不會感覺到其實建築公司和電影公司其實都很靠一人和一個團隊發展,團隊在,公司在,團隊散,公司散,加上這些公司也極具週期性,業務也頗依賴一份信任,利潤又少,所以波動性極大,所以這些公司總是賣個殼之後可以很快再來開一家新的,或是轉營搞地產或其他業務來平衡其周期和資金的需要,加上他們要接觸不少人,交遊廣闊,造成股權很易就分散或是出售,成為殼股的溫床,又或是上市一早就決定賣殼。所以投資業務的上市公司的時候,要留意這堆非執行董事是否有強大財技背景,就可知道他們轉型或賣殼的機會有多大。

從永安(0289)談起: 家族企業如何選?

$
0
0
前一排講過會提提家族企業,今日就講下呢個話題。

最近我媽媽經常去永安國際(289) 旗下的百貨店。因為她常常去,所以我問她永安感覺好不好,他話一般啦。然後我問她話如果平時會不會去那兒,她說不會,因為她覺得貨品太大路,如果一些時尚流行的貨品,她會寧願去大型商場,因為選擇較多。
 
她這樣說,我很肯定永安是落伍了,但相比起以往和它的地位差不多的先施(244),情況也是差不多。不過在股價上,永安在歷史新高的位置,至於先施最近雖受到出售瀋陽物業刺激,股價雖回升,但是股價都和十年前差不多。其實可能這因為永安每年派息都非常驚人,近13年每年均有派息,在2007年除本身股息外,更因成立100周年關係,派發100仙的特別股息,相比先施近13年只有2年派息,真是天淵之別。

其實兩個家族都是經營百貨,但是為甚麼永安較先施會好這麼多呢? 有以下原因可以解釋:

1.      物業投資: 永安在創辦人郭泉時代起,已大幅度廣置物業,其曾稱「因於永安各聯號獲利豐厚之餘,廣置地產」,雖然後人因早期投資失利,陸續拋售部分物業,早期發展物業時機也有失準。但是,永安仍保留兩項核心物業,在中環區的永安中心和油麻地的永安九龍中心,在香港物業長期升值下,資產水漲船高,租金利益亦增,應了郭泉「其更大利處,乃今日見之」這句話。這自然有能力維持高派息,以維持高昂的股價。相反,先施的態度就是不欲持有物業,早期即已拆售現為先達廣場的旺角店,如持有至現在,其價值估計為公司市值的多倍,租金收益應也不俗。在沒有穩定盈利基礎下,自然就沒有能力每年派息了,股價也低沉。

2.      業務取態: 根據年報所述,除物業投資及百貨外,永安只有一項獲利甚豐的汽車經銷業務,但先施年報內,我可以找到一大堆業務,廣告、家具、旅遊、軟件、酒店等等,還有我想早期曾大力發展,失敗上海便利店業務,這大大分散了管理層的心力,業務自然發展得不好。

講到底,在香港投資老牌股票,要看看家族上市公司是否留下很多物業,有物業就有穩定收入,自然有穩定盈利基礎。另外要看看他們是否不進取,不進取自然就不發展,自然留下大量資金,但老家族創立者因時間演變下,枝葉繁衍,人多自然意見多,所以派息是最好的方法利用自己的資金。這三者相構下,無形變成了一隻好股票必有的因素,這就會令股價水漲船高,股東大獲其利了。

呢篇是存稿最後一篇,下一篇會再寫一寫股票,之後就會講講個倉,祝大家新年快樂!

先思行(0595)的LED夢想

$
0
0
這個故事因為牽涉大量上市公司,今天就開始這個課題吧。

(1) LED 緣起及初期投資
2007年10月26日,認購LED 晶片生產商 Wavesquare 21%新股,作價200萬美元(1,560萬),後逐步攤薄至17.02%。

2009年7月16日,先思行和前副主席李貞官投資各100萬元,進行LED背光燈模組之分銷業務。

2009年11月3日,先思行把股權配售4,583.6萬股予4名投資者,每股68.1仙,籌集3,070萬,分別為惠理(806)旗下之投資基金、李澤楷控制的Pacific Century Diversified Limited、Cam Global Funds SPC 、何國輝及蕭偉霖。

除了惠理(806)及Pacific Century Diversified Limited,其餘股東背景如下:

1. Cam Global Funds SPC曾在上市前投資75萬美元購得直通電訊(8337)4.5%股權,後變成3,375萬股,上市後應以上市價30仙又購得7,955萬股,佔當時發行新股數目2.875億股的27.67%,從而使股權增至1.13億股,或10.92%,合共投入2,971.5萬元,即每股成本26.3仙。其後陸續減持,合共最低套現約3,546.1萬,約在18個月賺得約19.33%,尚算不錯。

另外,他們在2010年8月購入南大蘇富特3,000萬股之配售H股,每股35.5仙,佔當次配售股份1.87億股的17.65%,這次配售都有不少東南亞人士、基金及財務公司參與。他們那次投入1,065萬,他們不久即以大約成本價以上逐步出售股票,至3月持股降至5%以下不用披露,如出售股份價格約在40仙,而全部股份還持有的話,應大約賺取約23.42%,或249萬元,都算不錯吧。

2. 何國輝是一傳媒人,曾擔任盛世廣告、壹傳媒(282)、星島傳媒(1105)及電訊盈科媒體及旗下之信報的高級管理層,最近則協助鄭經瀚之網絡電台,包括之前的DBC及近期的D100。

3. 蕭偉霖估計為一投資者,曾購得勵晶太平洋超過5%之股份,需披露,後獲利減持。

2009年11月18日,購入Lee Yong Hyon 之 4.3% Wavesquare 股權,作價 220萬美元(1,716萬),股權增至21.32%。

(2) LED 之重大投入及融資
2010年4月28日,配售5,700萬予股垃圾股投資者Och Ziff Capital Management 及新華匯富(188,前匯富金融)的Kingsway Lion Spur Technology Limited等投資者。他們曾持有股票如連結,籌集5,810萬投資LED。

2010年5月31日,認購兩批Wavesquare 新股, 作價合計7,261,540 美元(5,664萬元) ,另向Ng Chung Wai增購 Wavesquare之舊股,作價87.5萬美元(682.5萬),合計投資6,346.5萬,使股權增至26.26% ,但終止2011年11月18日向之Lee Yong Hyon 收購協讓,但資金已付,故以該批股份作抵押。

2010年7月27日,與大舉投入LED 產業之達進精電(515)合作聯盟。

2010年8月31日,向Lee Rae Hwan 先生購入2% Wavesquare 舊股,作價分別150萬美元(1,170萬),合計投入2,730萬,使Wavesquare增至26.9%。

2010年12月8日,以1.62元配售9,720萬股,集資1.542億元,以發展LED 業務。

2010年12月9日,附屬與Wavesquare訂立諒解備忘錄,投入最多2,500萬開設工廠。

2011年3月31日,最終在2009年確立及2010年曾取消,改以股份抵押的Wavesquare 收購完成,持股增至31.84%。

(3) LED 之退潮及融資手段
隨著LED 競爭激烈,獲利空間減少,自然就進入退潮期,股價開始下跌。

2011年2012年間,公司動用約1,300.6萬回購約1,754.2萬股,平均價74.14仙。

2012年5月10日,購入韓國上市生物識別公司Nitgen&Company Co., Ltd. 20.28%股權,出資130億韓元(約合 8,844 萬港元)。

2012年7月12日,向Nitgen&Company Co., Ltd出售成立僅3個月,資產值僅46.1萬,但估值達1,500萬美元至1,800萬美元(1.17億港元至1.40億港元)之合營公司先亮綠色能源服務有限公司48%股權,作價800萬美元(6,240萬元)。

估計在2012年8月1日,向新海能源(342,前高聲國際)成立Success Pillar Limited 35%股權,當中持有海上加油服務業務51%股權,代價估計微不足道。

2012年9月5日,新海能源及先思行各認購Nitgen&Company Co., Ltd之新股及債券,並注入Success Pillar Limited之股權,作價2.41億元。當中先思行認購新股及債券8,424.31萬元,其後套回8,451.8萬元,即可套得27萬元,並套得一批股份及債券,現時Nitegn 價格和入股價相若,可見在短期1個月間僅於此交易獲利逾1倍。

2012年12月10日,先思行向中星集團以300萬美元(2,340萬元)出售Wavesquare3.85%之股份,股權降至約28%。

(4) 總結

在這場LED 投資中:

1. 支出: 粗略估計
(1) 在Wavesquare及其他LED 業務投資: 9,176.5萬
(2) 業務虧損:2,800萬元
(3) 買Nitgen&Company Co., Ltd: 8,844萬
三者合計2.08億元。

2. 產出:
(1) 發行新股:2.43億
(2) 賣LED 股權予Nitgen&Company Co., Ltd: 6,240萬
(3) 在注入石油業務: 不出現金下,又空手套白狼取得8,400萬的股票
(4) 出售Wavesquare股權: 2,300萬
共得接近4.13億。

3. 股權回購
(1) 回購股票用了1,300萬。

由此可見,先思行在這場投資中獲得近1.92億的資金及股票,尚未計及所持有的Wavesquare股份,可以見到只要是一個熱潮,雖然有少量實的投資,但在概念包裝下,財技配合下,可以騙到有意無意中的資金有多少,還可用作其他業務用途,在意義上來看,它可以說只是一個電子包裝的創投公司,用財技手段來包裝在電子業務的經營情況不佳,維持公司的經營。

好的地方,就是老闆可以持續利用源源不斷的概念資金,來發展未知新業務,或者用作維持不振的舊業務,這就能保持著業務的持續,老闆也可賺份糧。不好的地方就是因不停發展新概念投資業務,以求得市場資金下,業務重心分散,況且一兩次成功後,老闆就會覺得一兩個概念能夠成功籌得幾年也賺不到的錢,就會無心主業,不斷買時興的東西,不斷燒錢,但投入不代表一定有產出,因業務也因只是財技手段不是經營手段為主,所以花錢會大手大腳,違反了經營節省之道,會導致生產不具競爭力,虧損更嚴重,加上股票市況不佳,加上看住績不好,使別人不信任的話,沒有新錢投資就會導致滅頂之災,如之前的東力實業(978)就是一例。

在之前的股票配售下亦可見一班,第一輪就是一班先知先覺的基金,知道有概念可以炒作,賺得最多,第二輪的就是垃圾炒股基金加大交投量,賺得一般,第三輪就是班無知散戶或大把錢可以輸的專業投資者了,可能要虧。所以亦可以看到,一個產業的發展中,股票市場就是一種財富的轉移,而投入在公司,雖然部分可能給老闆及其他人吃掉了,但部分真正的公司可能真是把多餘資金轉化為產業資本,成為賴以生存及發展的基礎。

在過程中,可能有部分人先知先覺贏了大錢,這時候就是一個概念,因規模少,發展仍少,賺錢尚不多,但在矇矓增長空間,需要的資金仍不大,但業務開始增長,在資金需求不大及業務快速增長下,獲利會是不錯,故股價開始大升。至中期,因增長快,投入逐步加大,需要資金,但是對該產業的投資亦多,所以配股會發生,不過增長仍在,但投資者獲利已降。最後,這熱潮繼續持續,資金需求繼續增大,不過逐步到達飽和,不過因但股價繼續上升,引得的投資者更多,故融資最多,不過獲利就少了。最後就到達產業和股價背馳情況,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如果在這過程成功存活的話,當市場一回來,它們會增長很快,成為龍頭,這就是另一個投資機會。這就可解釋為何投資有八二原理了,贏的人多,輸的人少,因為高潮時投資的人多,虧的人多,先知先覺的人就少,贏得就多。

總的來看,其實投資賺大錢只有兩種方法,在先知先覺的地方找機會,另外就是趁低潮購入,我認為前者可能中招機會較高,但後者機會較少,風險也較低,因為前者會很大機會以貴價購入不值錢的東西,後者可能以低價執到平貨,機會成本較低,也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方式,大家可以參考。可能有些人不同意,但我認同管我財兄的均值回歸的概念,一段時期低過平均的時候,總有日回到平均的事,這就是暴利空間。

2012年回顧(1): 本年交易錯的地方

$
0
0
今年還有一日多少少就完,我在此回顧下近況。

今年除了年初兩個月之外,每一天就在忙同更忙中渡過,雖然年中有一段時間空閒少少,但是其實因為處於我跟越秀房產信託基金(405)鬥爭的事、順便去一些無謂考試、加上年中業績期又要日日留意超過一千份的業績公告,以及一些特別的事,所以都是有氣無碇抖,到一切都完結的時候,又有新的挑戰要面對,這份挑戰幾乎耗盡我所有的精力,搞網站都快要沒時間。在穩定下來之後,又有些麻煩事處理,幸好有一堆人放過我,釋放了一些時間出來,不過年底仍是處於緊要邊緣,否則我就快要垮掉了。

其實,我覺得今年股市算是容易找一些便宜的東西,只要夠膽買下去,回報應該算是不錯,但是很多人就是怕有很多甚麼的危機,就放棄了這些機會,上年的逆向觀察都算是正確。展望下年,其實低估的股票已經少了很多,未來估計只能在一些其實情況不佳業績未來可能會轉好的股票身上。我在股票上的感覺,其實好像2005年的情況差不多,那時候年中是很淡,但年底也是很瘋狂,但是我覺得今年會像2006年,會是一個平穩上升的情況,所以如果業績都叫保持到的話,勿輕言放棄你手上的股票。

回顧番今年的失誤,其實我是買了不少便宜的股票,但是買賣的時機未必很準,總是買早了或賣遲了,列舉今年的犯錯如下:

(1) 金榜集團(172)
我在12月底及1月份陸陸續續的於25仙吸入一部分,其後隨著市況回穩加上張化橋的推介,股價在短短一兩個月上升了72.8%,最高去到43.5仙,但是我沒有醒覺要沽出,在40仙才有警戒自己要沽出,但是未下決心,最後都是在回報跌到50%之下才出手,於37.5仙及36仙出清所有股票,如果我早點在43仙醒覺,回報可能會增加1.5%。

(2) 中訊軟件(299)
我在去年底以接近現金值的價51仙吸納少量,年初市況轉佳,股價開始節節上升,不久更傳出賣盤的消息,股價上升至超過90仙,但是新業績出來,派息業績一般,股價就大跌,我就在這時候給在85仙震走的。其後聯想旗下神州數碼(861)日本聯營公司提出以1.1元收購,股價上升至接近1.1元的水平。如果我能冷靜一些,可能帶來多近2.5%的回報。

(3) 先傳媒(550)
我在之前買賣如這文述,其後股價上升至4元,我沒有放手,股價回落時我更不願賣出,最後在年底竟然出了一個國航(753)終止代理權的新聞,股價又再大跌。如果我能在高價放出,回報可能高出15%以上,在終止代理消息後立刻放出,可能回報會多10%,這個真是一個很大的錯。

(4) 世達科技(1282)
當初我認為它較招股價跌了不少,開始在年底分幾批買入,當時佔組合約7%,更有約20%的盈利,但出了一個頗為失望的全年業績,股價開始陰跌,最終在他收購其他公司後,在15.6仙全數售出,其後在不斷收購及盈警下,股價曾一度不足10仙,後來才慢慢回升至我沽出的價格以上。如果當時能在業績不佳之下沽出,回報又會多出5%,這個又是一個不少的錯誤。

(5) 越秀房託(0405)
我在去年底以約3.3元買入約7%的資金,使它增至約12%,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最終我在除息前約3.84元售出,但仍是較停牌前4元低,這部分減少回報0.5%。

(6) 亞洲聯網科技(679)
我在去年底以35仙買入少量,主要因為它深圳的地皮遠高於市值。誰不知不派息,股價又跌至成本價以下,但因為見到老闆的證券行在買,我就沒賣。最後許智明認購他母公司高信集團(7)的股權,引起炒作,最高炒到67仙,但我自己太笨又忙沒有賣出,最後在49仙才醒覺,這一段也使我減少約2%的回報。

(7) 陽光紙業(2002)
這隻股我在今年初農曆年前買進少量,誰不知一買就下跌了,不久就跌了約20%,最後幸好沒賣出,之後在低位節節上升了1倍,至1.34元,但是我沒醒覺要賣出,直至1.19元才觸起要賣它,幸好還賣的不錯。如果在高位能賣出,回報會多0.5%。

(8) 永泰地產(0369)
我在買先傳媒(550)的時候也盯上了它,覺得它的價值應較去年高,但是價格較去年低15%,加上折讓很大,就決定買下,雖然股價一度較我買價跌了10%以上,看到先傳媒這樣我都有後悔,但我沒賣出,之後接連傳出賣出他的西服品牌給利邦(819),又把旗下地產上市公司南聯地產(1036)賣盤購回大部分物業,賺得一大筆錢,股價一路上升,最後我因缺錢在4.5元賣了它換了另外一隻地產股香港小輪(50),又錯了,之後它還破了5塊錢,如果到高峰才賣,回報可能高約3%。

(9)雅士利國際(1230)
這隻是看業績看到的,我覺得它現金都差不多80仙了,派息也不錯,就以1.25元買下一些,但自己卻一直不肯或者沒有錢加注,最後它升了不少,我在1.91元把它賣出換出OTO(6880),連股息賺了超過50%,但是後來它一度升至2.33元,但OTO慘況大家也知道的,這隻股的直接回報就減少了約0.8%。''

(9)建福集團(464)
我是盯上它業績會好,派息不差博他逆境反轉,一度佔上我組合的7%,但最後業績不如預期,賣出很多,近來因很多消息又回升了,如果我現在還不賣,回報會多1.5%。

(10) OTO(6880)
這隻股我由4月增持至業績之前,我最初第一注買的時候是49仙,之後是52仙,不久股市轉差,這隻股不停在跌,跌至40仙,我也虧了20%,但後來我又持續跟進,不斷在買,增持到組合的4%,又去了股東會,然後想賭它業績反彈,雖然發了輪,但是我認為這是好事,於是不停在50至60仙以內買了很多,一度佔上組合13%,誰不知它業績大降,股價暴跌超過20%,我損失慘重,於是賣出少量換其他股票,還要虧一點錢,至現在這股仍佔我組合比重不少。其實業績前大升我深知不妙,但我沒醒覺,如果我醒覺到,回報會多7%,也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這兒的做得不好使我回報少了40%,當中最大的3個大錯及雅士利其實可規避,但我自己做得不好,這兒已可減少70%的損失,另外那些,例如中信軟件、陽光紙業、世達科技、亞洲聯網科技,就屬話決定遲緩,做得不夠堅決。建福就是不夠堅定,沒吃透公司。越秀就雖然錯了,但我覺得總會有醒惕悟的時候,我覺得我沒錯。此外,還有不少的小錯,例如持有一些少量的投機部分如卓高(264)、中國服飾(1146)等,機會成本過大,但因為未來回報很好,我會忍耐。

我雖然對下年有希望,但我對完成目標沒有太大信心,只能見步行步做好一些。能夠穩守突擊,堅決售出,使自己能增加利潤,減少損失。

2011年回顧(2): 回報篇(完成)

$
0
0
關於2011年的回報,請參考上年的文章。

本年回報除了自己在4月中取得大量資金加大投入,之後年中股市崩跌受到不少的損失外,大致算穩步上揚,加上家人提供少量有息貸款的支持,使本年的倉內的資產達到預設的目標,回報是達到65.84%,跑贏大市接近43%。

在年初時候,因去年底及本年初一舉購得多隻跌得較低的細股票,在年初股市大升的時候,這批股票升得不錯,也適時能售出,加上先傳媒(550)及英皇娛樂酒店(296)之助,資產在2月已超過前年高位,4月越過新高位,至4月底回報已達36%,但在5月、6月間股市我未能逃避,故回報降至約16%,不過我覺得股市低迷只是暫時現象,於是仍不斷加碼,最終在英皇娛樂酒店業績良好下,回報又開始慢慢上升,接連手上一堆股票承著多個概念不斷上升,有部分獲利接近一倍,加上金援支持下,10月又越過一個關口,但11月以為前景良好的當兒,卻因OTO業績和先傳媒的失利錄得大額的損失,幸好其他股補回損失,才沒有對組合造成重大影響。至12月,在幾隻重倉股逐步回升之下,加上部分細倉的股票又有大幅上升,竟然全部收復失地,在27日達到以前預期不能完成的目標,最後兩日仍繼續增長,以組合最高的金額完結這個年度。

本年內我把組合外資產全部投入,另外zkiz.com倉也是真實的資金,也都全部投入,另外動用家人的資金少量,合計投入了一個很大的金額,超過去年投入的5倍以上。現時組合除了手上的股息外,已經全部投入,組合全年表現如下:


註: 以上資產代表我絕大部分資產,組合外資產主要為zkiz.com倉、一些代家人持有的兩批ibond及一些作價已微不足道的細價股。zkiz.com倉資產約3萬元,會逐星期披露,ibond約為去年投入的超過1倍,但不超過2倍,至於這堆細價股的市值只是佔這組合約0.1%以下,升值空間很低。

有位姓經常寫專欄、又上電台、電視台名蔡東豪的財經作家認為,「假如恆隆選擇回應分析員言論,不一定要經過陳啟宗把口。分析員言論有錯的話,恆隆應提出反駁理據,而不是貶低對方。」,我覺得他講的對。之前,我話過「我連那些股票(寫過鷑老千股)也沒有買過一股」,有些人不太相信,但是我在這一年一度需要披露我手上持倉的時間,談談我倉內的股票。

本組合現時持股20隻,代家人持股約5隻(ibond屬2隻),按大到小比重的組合分佈是英皇娛樂酒店(296)、先傳媒(550)、卓高國際(264)、OTO(6880)、香港小輪(50)、金利來(533)、盈利時控股(6838)、映美控股(2028)、路勁基建(1098)、富豪產業信託(1881)、匯星印刷(1127)、長江製衣(294)、理文手袋(1488)、建福集團(464)、中國服飾(1146)、美聯工商舖(459)、新華文軒(811)、聯亞集團(458)、越秀房產信託(405)、雅士利國際(1230)及現金。代家人持有的人包括兩隻ibond(4208、4214)、松景科技(1079)、世大控股(8003)及金威資源(109)。所以我是無寫衰過我持有的股票,也沒有因為買過一些老千股輸過錢,因為此要寫差他們的。那些人還要說的話,我也沒有東西可以補充了。

今年買賣交易合共48次,組合外資產約4次。

當然蔡大作家話「上市公司回應分析員言論,重點是一視同仁,避免大細超:分析員稱讚時,照單全收;分析員批評時,指人家水平低。不過,陳啟宗向來自成一格,他自有他的道理。」,所以這個人真是隨口講,就當祕笈,以為當陳生是lulu,但他真是交到成績你睇,你又奈得他何咩?

所以我認為他欠陳生一個道歉,人地是實戰派,他日日在電視、電台、報紙吹水就得,努力做得成績,還要被人串唔掂,畀曬證據他睇都唔信的話,這個人隨隨便便個個禮拜在專欄自慰的文章,在電視講的自慰說話,不如當作他個人自慰,所以他回家就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慰妻。

講番個倉先,本年只希望能繼續穩健地增大實力,但最大希望為提高股息金額,但應在質素上,希望可月取得中四位數字的金額。

重覆又重覆,但是都要再講一次:

「學習認識股票底細,堅定持有信念,以中長線眼光買股。還有在熊市上一定要儘量減少持股,只保留少量房地產資金的倉位,並要努力研究股票,以基本因素及概念所在選股,另外要大膽主力購入,才能獲得厚利。」

「我要記得,買股賺錢是幸運,輸錢是功夫不夠,不要怨別人,這樣才能成為成功的投資者。」

「要保有足夠的現金,亦要使手上的股票有足夠的現金流量,才能以戰養戰,在低位購得股票,才能獲得厚利。」

今年補多兩句
「要記得某些月份一定要忍手,到月份過後儲得一大筆資金後,再作投入,回報可能會改進一些」

「績前股價好要當心,不要再大留戀,否則就損失重大」

來年這回顧仍會繼續,並祝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情,身體健康。

新華匯指數於2012年運營概況

$
0
0
這個指數是上一年的2012年1月3日發佈,今日剛好計曆法都1年,我們就回顧一下吧:

該指數的成分股合共24隻,包括:

0030    佳訊控股
0136    馬斯葛集團
0209    中國大亨飲品(前崇高國際)
0263    中國雲錫礦業(前順豪物業發展、新貽投資、保興投資)
0273    威利國際(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
0279    民豐金融(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
0329    參龍國際(前金龍集團、如煙集團)
0412    漢基控股(前合盈國際、東峻集團、大雄科技)
0692    寶源控股(前正興(集團))
0720    意達利控股(前和記行)
0736    中國置業投資(前銳鴻集團、上億國際、北方興業)
0885    福方國際
0901    萊福資本
0913    合一投資
0928    野馬國際(前德發集團)
0986    中國環保能源(前南興)
1004    麗盛集團
1063    新確科技(前錫威國際)
1141    保興資本(前雄豐集團、新創綜合企業、保興投資、北京御生堂)
2324    首都創投(前中國北方企業投資、德泰大中華)
8037    郎力福集團
8153    科地農業(前智庫科技、中國3C集團)
8202    匯創控股
8212    譽滿國際(前問博控股、香港生命集團)

基數均為1,000點。

至2013年1月4日,4大指數如下:
泛華匯平均指數(以100點為基數)    25.17
泛華匯加權指數(以100點為基數)    55.11
泛華匯平均指數(以反向log,100點為基數)    397.23
泛華匯平均指數(以反向e,100點為基數)    2,395.22

這四大指數反映了,在這1年多一點時間之間,在平均股價上,最少下降了74.83%,市值則因部分狂印股票的新股表現良好,故「僅」跌了44.89%,但其實還是大部分跑輸大市,在今年算是不錯的市況中,都還是非常失望。至於以log及e計算的反向指數更達到397.23點及2,395.22點,兩年升幅達到2.97倍及22.95信,在資產普遍升值的過程中,他們還在貶值,可謂「若要生活好,別要掂華匯」。

至於成份股方面,由引入成份股以來下跌最多為民豐金融,跌幅達97.29%,其次為馬斯葛集團及匯創控股,下跌幅度達94.81%及91.85%,而大部分股份跌幅均達30以上,但仍有3隻股票亦算「跑贏大市」,分別是寶源控股、佳訊控股和和記行,分別上升86.11%、48.48%及23.15%,但是佳訊控股現在停牌,復牌後可能大跌,第3名計算股息後或會跑輸,真是24隻只有1隻能跑贏,買中的機會微乎其微。

在股本擴張幅度方面,匯創控股股本擴張幅度達9.43倍,名列第一,其次為萊福資本及譽滿國際,增幅達6.6倍及6.18倍,但科地農業及麗盛集團本年沒印發新股,但其他都有發行過新股,在這樣的淡市之下,他們都能套現,所以他們的抽水速度非常高。

至於市值方面,整體看僅減少6..46%,至64.81億,寶源控股增幅第一,達9.05倍,其次為及譽滿國際及萊福資本,分別增加7.31倍及2.46倍。今年有11隻股市值增加,主要是因為增加股票數目,由此可以見到股價下跌速度快於印發股票的速度,所以他們市值只是少量減少。

在未來來看,估計大市值的股票如寶源、漢基、佳訊市值會暴跌,小市值的股票如匯創、新確科技、中國置業投資、馬斯葛、首都創投等會高速印發新股,使市值增加,其中部分已表達印發新股意向,請大家小心。

今年組合檢討方面,會加入2隻股票,使組合增至26隻,分別為:
0474 昊天能源(前永保時國際)
8022 彩娛集團(前雅高控股)

由此可以證明,這系股票於大部分時間無人贏錢,所以希望大家能夠避免購入上述股票,以招損失。

1988年4月:卜蜂控股(0043)上市

$
0
0
1988年4月19日,卜蜂控股(43)招股上市,該公司以1元發行1.095億股,並1新股送1認購證,行使價1.5元,最多合共集資3.6億億,未計認購證集資,上市集資淨額為9,000萬,主要用於還債及營運資金用途,可見這間公司上市的目的應該是債項太重。

該公司主要業業頗為多元化,包括肥料、雞隻養殖,汽車製造及物業投資等,旗下也有泰國上市公司的少量投資。股東為東南亞華僑謝氏家族,其後配售少量股權予怡富、霸菱等基金,上市後未計認股證集資,該部分股東仍佔約73.5%股權。

在1987年,該公司賺得約3,820萬,預計1988年盈利增至7,000萬,相較其集資額僅是約1年幾的盈利,市盈率只是大約6倍,至於派息,預期上半年派息2仙,下半年派息4.5仙,全年派息6.5仙,相對招股價股息率6.5%,都相對上合理。

在4月28日上市後,由於看來非常便宜,股息也高,上市價最高上升至1.6元,升60%,最低1.4元,亦升40%,認股證最高54仙,最低37仙,收53仙,認購新股的回報最高達到113%,非常良好。

不過這公司上市後不久已需供股集資,以5供3,每股1.3元發行新股,用以派發中期股息,但末期股息達5仙,較預期多0.5仙,年底也8送1紅股,上市後這公司仍維持派息,直至1997年金融風暴為止。之後公司業績持續不振,股價亦不佳,但大股東外業持續增多,包括2000年上市的中國生物製藥(創業板8027,後轉主板編號1177),以及超級市場易初蓮花,部分業務亦於在1990年代入股的卜蜂蓮花(121,前紀德置業、香港富大、正大國際)之內,最新的重組在2007年,置換虧損分店,換入賺錢分店,但之後對獲利影響幾乎沒有,股價也不振。

至於卜蜂國際,在2008年向大股東出售農牧業務,2009年及2011年又以高價購入中國及越南的肥料業務,恢復盈利能力後,才開始重新派息。在2011年底,該家族購入濱海泰達物流(8348)之內資股,成為大股東,其後又向匯豐(5)購入平安保險(2318),成為一個實力不弱的綜合集團。但是它因資金需要,最近把一些沒有生產價值的企業注入公司,似乎有點不妥。

但反觀上市公司,至今股價只是99仙,不計供股經調整後股價是1.11元,計及送股後的派息89.8仙,合計約2.008元,升約100.8%,但是同期恆指卻是10倍以上的升幅是遠遠跑輸,只有在停止派息後的一段時間以約10仙購入才有望贏錢,所以買這些股的取勝之道也很清楚,只要它不供股,停止派息的一刻,或許是取勝之道。但是長期而言,這些東南亞華僑控制的,股票因公司管治問題,通常都是高價上市,低價買回或以高價注入資產,不是良好的投資對象。




Viewing all 70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