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RealBlog - Feed - 湯財手記
Viewing all 70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1984年10月22日: 彩星集團(0075)招股上市

$
0
0
1984年10月22日,從事玩具業多次延遲上市的彩星集團上市,這公司主要設計、製造及行銷洋娃娃及兒童玩具出口至美國為主,美國佔80%,73%以自有品牌銷售,剩餘27%以客戶品牌銷售。預期公司在1984年11月12日上市。

以1.6元發行5,000萬股,其中舊股1,000萬股及新股4,000萬,佔公司股本29.4%,淨集資額5,700萬,主要用於發展元朗工業村及深圳廠房、營運資金還債等。

據當年主席,現任主席陳俊豪的父親陳大河稱,公司營業額由1979年的7,000萬,增至1983年2.38億元,盈利為2,162萬,預期1984年盈利則急增至4,000萬,每股29.1仙,市盈率5.5倍,預期股息10.5仙,股息率6.5%,尚稱不錯。但細心一計算,派發股息已有1,786萬,佔集資額的31.3%了,所以其實也不算是集資吧。

但之後的發展卻大出預料,公司一波又一波抓住機會,取得忍者龜的玩具生產及銷售權利,又轉營地產,結果終於建立起一定的財富,上市公司殼也賣過1次,分拆有2次,供股及送紅利輪不計其數。但對股東來說,由於玩具周期性比較長,為集資起見,頻繁地玩弄財技,對股東其實得益可能不多。可以知道公司的周期重要,老闆的手段也很重要。稍一不慎,對你的財富也有損失。








康健指數已經發佈

$
0
0
康健指數是以康健國際(3886,前編號8138)有關的一干上市公司作為成份股,其成份股包括以下21間公司。

1. 80  中國新經濟投資
入榜原因: 公司大股東為康健投資(3886,8138)。
2. 397 君陽太陽能(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開達利環保、星虹控股、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中國保綠資產)
入榜原因: 交易有不少牽涉康健國際,康健國際亦曾為這公司的股東。
3. 566 漢能太陽能(前紅發集團、珀陽太陽能)
入榜原因: 有不少交易和康健相關,君陽太陽能又和公司曾有不少交易。
4. 653 卓悅國際
入榜原因: 公司主要股東為康健國際,剛又聲稱將收購康健國際之物業。
5. 745 中國鐵聯傳媒
入榜原因: 公司和系內寰宇國際(1046)簽訂合作協議,該公司購入該公司股權外,進軍中國電影市場。
6. 1019 康宏理財
入榜原因: 康健投資已經入股,成為配售後主要股東。
7. 1046 寰宇國際
入榜原因: 康健投資入股的駿科網絡訊息(8081)和其成立合資公司,進行電腦及電話遊戲之銷售。
8. 1063 新確科技
入榜原因: 寰宇國際認購新確科技可換股票據。
9. 1082 香港教育(前現代教育)
入榜原因: 曾購入康健國際之物業,據稱背後股東亦是康健成員。
10. 2324 首都創投(前中國北方企業投資、德泰中華投資)
入榜原因:主要股東接近康健派相近,系內其中一間公司香港教育(1082,前現代教育)認購公司之可換股債券,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聯夢活力世界(8100,前活力世界)也曾入股該公司,後售出。
11. 3886 康健投資
入榜原因: 相信不用說。
12. 8021 匯隆控股
入榜原因: 和康宏理財原因類似,大股東配售後,康健投資成為主要股東。
13. 8081 駿科網絡訊息
入榜原因: 獲康健國際及君陽太陽能注入體檢業務,君陽太陽能也認購可換股票據,也和寰宇國際合作。和系內另一隻東麟農業(8120,前稱中華藥業)有一項債務轉移交易。
14. 8086 DX.com 控股(前稱易寶)
入榜原因: 康健國際曾入股該股,後售出,把易寶北京出售予系內的東麟農業(8120,前稱中華藥業)。
15. 8100 聯夢活力世界
入榜原因: 系內香港教育(1082,前現代教育)認購可換股債券、投資首都創投(前中國北方企業投資、德泰中華投資)的可換股債券。
16. 8120 東麟農業(前中華藥業)
入榜原因: 購入系內的駿科網絡訊息(8081)的債權,又購入系內DX.com(8086,前易寶)的北京易寶股權。
17. 8180 新銳醫藥
入榜原因: 康健投資為公司主要股東。
18. 8250 中國天然投資(前普斯基因生物科技、確思醫藥)
入榜原因: 早期康健投資是其主要股東,後併入君陽太陽能(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開達利環保、星虹控股、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中國保綠資產),之後又和康健國際合作成立康健資產管理,持有25%股權。
19. 8255  神州數字
入榜原因: 康健系合作夥伴IDG為公司主要股東。
20. 8260  施伯樂策略控股
入榜原因:  康健系合作證券行阿仕特朗前主要負責人潘稷為主要投資者。
21. 8326 JC Group
入榜原因:  康健系合作證券行阿仕特朗前主要負責人潘稷為主要投資者。

試運行指數有四個,基數均為1,000點,全列之如下:
(1) 平均指數: 以成分股總股價計算。

(2)加權指數: 以記錄日市值和以經股本重組紀錄日股本和股價之積的比例計算。

(3) 反向log指數、(4)反向e指數: 以記錄日股價和現時股價的跌幅經log及e的反向計算,跌幅愈多,指數愈高。

如有發現其他股票和康健中心有關係或其他好建議,請留言或e-mail至greatsoup@gmail.com告之。

恆實礦業(1370)造數之謎

$
0
0
這間公司主要出售鐵礦石為主,但上市造數情況其實都頗為露骨,我們不如來看看:

(1) 大股東出售前附屬公司予新加坡上市公司德龍鋼鐵
根據公司歷史,在2012年1月18日,公司前最大客戶、原由大股東李艷軍持有100%的淶源縣奧宇鋼鐵有限公司出售80%權利予新加坡上市公司德龍控股有限公司,作價只是2.64億人民幣,但所佔的盈利竟然有1.02億人民幣,市盈率只有2.59倍,真是非常賤賣!  為甚麼會這樣益他們呢? 主要可能都是關於維持採購恆實礦業的產品的問題吧。

(2) 前最大客戶採購比例下降?
根據招股書稱,「經計及所有產品,包括鐵精粉、富粉及鐵礦石,於二零一零年、二零一一年、二零一二年及截至二零一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我們分別擁有2名、39名、46名及36名客戶。於二零一零年、二零一一年、二零一二年及截至二零一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我們五大客戶應佔收益分別為人民幣364.6百萬元、人民幣488.5百萬元、人民幣369.9百萬元及人民幣356.5百萬元,分別佔我們同期的總收益100%、63.2%、63.6%及53.4%。於二零一零年、二零一一年、二零一二年及截至二零一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我們單一最大客戶應佔收益分別為人民幣355.8百萬元、人民幣383.1百萬元、人民幣259.6百萬元及人民幣218.1百萬元,分別佔我們同期的總收益97.6%、49.6%、44.6%及32.7%。....奧宇鋼鐵為我們於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二年間的最大客戶,惟於截至二零一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已不再為我們的最大客戶。」至於各年銷售比例和毛利率如下圖:


又從另一句可以見到,「於往績記錄期間,我們的鐵精粉主要銷售予河北省的鋼鐵廠,而富粉及鐵礦石則主要銷售予當地洗選廠」
,然而,「我們已於奧宇鋼鐵出售予德龍前向其提供長達90日的信貸期,我們於往績記錄期間一般並無向其他客戶提供有關信貸期。」

綜合各項資料,可以見到以前是銷直接銷售予淶源縣奧宇鋼鐵有限公司,但現在主要銷售予多家洗選廠,況且也可享受信貸期,但現在改變了交易流程,那是否仍可出術,如果淶源縣奧宇鋼鐵有限公司洗選的程序是外包的,其實是可以的。

在交易流程上,其實可以把產品原由上市公司銷售予淶源縣奧宇鋼鐵有限公司,改為由上市公司銷售予各洗選廠,然後由洗選廠銷售予淶源縣奧宇鋼鐵有限公司,由洗選廠提供信貸期給他,資金周轉可以由另外一些實體擔保,這就可以變相解決關連交易問題,也可以美麗地輸送盈利了。根據2012年及2013年的盈利約3.04億計,其實德龍集團大約輸送了2.432億盈利,大股東輸送約6,080萬盈利,加起來作價還不太貴,還可以分享淶源縣奧宇鋼鐵有限公司的盈利呢。

(3) 德龍集團認購上市公司新股
根據基礎投資者一節,德龍控股有限公司附屬Asia Paragon International Limited認購1,000萬美元新股,約2,421.875萬股,佔1.61%股權,這可能也是低價出售淶源縣奧宇鋼鐵有限公司的代價之一,雖然這公司估價叫做高估,但是仍可以拿到一些股權,比買垃圾資產強一些吧。

綜合以上資料來看,這只是把一項原本合理的交易拆開成3部分,包括低價交易、輸送盈利和超高估值認購新股,加上一些修改交易流程的功夫,做得也頗為粗糙,不過弄出來達成結果就可以了,哪管甚麼情節? 

1973年4月17日: 利豐第一次上市

$
0
0
1973年3月28日,利豐發出招股章程,以1.65元發行1,350萬股上市,集資約2,000萬,上市股本5,400萬股,市值8,910萬,保薦人為寶聯投資,今次上市目的是為使公司現代化,並擴大物業及貿易業務。

當時,其業務已遍及香港、新加坡、台灣及澳門等地,營業額年增長超過50%,營運表現良好,地產則遍及中環、山頂、葵涌及台灣,租金收入263萬左右,質素不錯。

雖然當時股市狂潮已屆尾聲,但超額反應仍熱烈,超額甚眾,在4月17日一上市股價已達3元,升1.35元或81.82%,市值達1.62億,但以當年保證盈利675萬計,市盈率達18.51倍,估值已高,但當年報紙25倍稱估值低,可見當時股市已到不合理地步,事後股價回降是必然。

其後,公司業務受客戶流失打擊,業務大受影響,加上股市不振,股價大跌,其後業務開始多元化,並成功取得更多外國客戶,營運才逐步回復,在1980年才大放光芒,但是承著1987年股災後,公司為解決分家問題,由馮國經、馮國綸購入家族人士及公眾餘股私有化,重組業務後,再重新上市,這才啟動利豐的盛世。這次私有化亦是一場亞洲區第一次成功的大型MBO的例子。









葉茂林化腐朽為神奇之Magaum Entertaninment Group (2080)篇

$
0
0
關於這家公司,大家都明白他是經營夜店的,亦總有神祕的幻想,不過今次小弟以一個交易的角度去看這一家上市公司的組成,現在只交代2件事的看法,讓大家看看這公司的價值。

(1) Beijing Club 的買與賣
在2007年10月,葉茂林成立Beijing Club,其後在2009年,因可能鑑於國際金融海嘯影響,導致夜店的生意受到影響,加上周轉問題,最終以600萬把Beijing Club及另一家在2006年開業的、同由葉茂林成立的Club No.9 出售予候君顏。

但其後,股市逐步轉好,夜店的生意似乎並無遜於預期,但可能候先生在經營上缺乏彈性,Club No.9之租約未能商訂各方可接納的租期, 在2010年3月租約完結後並無繼續,可Beijing Club 同時也遇上接近的租約到期問題,故此候君顏在2010年9月1日,竟以蝕本價250萬出售予葉茂林。

這個價錢有多超值?  根據會計師報告附註20顯示,公司帳面值是201.6萬,2010年首4個月營業額為2,702.4萬,盈利已有427.2萬,其後8個月營業額達4,741.8萬,盈利達983.8萬,即全年營業額達7,444.2萬,盈利1,411萬,相等於PB1.24倍,PE0.18倍,認真超值。現在以上市後預期市盈率22.77倍計,只是這間店的估值即達3.21億,短短3年半間比購價急增128倍,真是強勁!

(2) 3間夜店的開業成本
又再根據同一份會計師報告附註10顯示,除了Magnum Club 固定資產投入較大,接近2,000萬外,其他兩間夜店的投入合計只是不足300萬,加上平時維護的開支等,至2013年8月止,投入合計2,833.2萬。但現時市值是6.97億,回報達到24.6倍,真是發達容易搵食難。

這6.69億的溢價代表甚麼? 就是個人的關係,例如取得地方經營的能力、找到女生入場的能力、兼職模特兒賣酒的能力、吸引高消費客群及搞活動的能力、以及擺平各方勢力矛盾的能力。

以筆者角度來看,根據招股書描述,以一般夜店租約大約3年,年盈利能力大約3,000萬至4,000萬,以及殼價3至4億,加上集資所得1.4億,這價值約在6億左右。在筆者角度來看,價值有少許高估。但熱潮的東西誰說得準呢,以這股第一日市值超過9億來看,其實荷爾蒙對炒股和生意的影響真是不少呢。



中國金屬資源(1636)利用: 俞建秋的翻身之術

$
0
0
關於這隻所謂環保股,我是對他盈利過份依賴政府補貼有些憂慮,但對這位創辦人俞建秋更加憂慮。

這家公司的前身,為美國上市的古杉能源,前身為在2001年、位於綿陽三台縣成立四川古杉油脂化學有限公司,創辦人以造假數聞名天下的福建福清市人俞建秋,在2007年12月,成功以9.6美元發行1,800萬股,成功集資1.734億美元,他身家當時達到30億元。


圖中為俞建秋

公司主要是以地溝油加工成生物柴油為主,上市前業績表現良好,營業額及盈利連年增長,純利率接近40%,現金接近3億,無銀行債務,符合福清市報表的風格。但是在2008年9月,每日經濟新聞揭露公司以空貨車運油、以及購油成本低出市場40%的情況,有虛增業績的嫌疑,公司不能澄清情況,最後業績開始變臉,並連年虧損,公司股價大跌,公司亦一度進入低價停牌警示,最後ADR 10合1,並購入現時上市的廢銅料加工業務。

至於公司把現金虧光後,在2012年最後以每ADR 1.65元私有化,所花的資金只是2,100萬美元,大約1.6億港元。在私有化成功後,生物柴油業務因污染關係完全停產,銅業業務則透過多項收購打通上下游,愈做愈大,現在一上市,市值已經達到20.98億至25.17億,集資約4.8億至5.8億,短短2年間,一個接近一文不名的生物柴油業務,頓即變成環保及電訊概念的公司,可見福清人的造數和包裝技巧真是驚人,但是敬請大家小心小心了,但亦可以知道世上人的記憶真是短少。

zkiz 3萬倉記(9): 重新開始

$
0
0
(按: 筆者手上持有以下列表中的部分股票,敬請留意。)

之前,因為壇主對其持股缺乏紀錄,把手上的股票倉的資金和私人資金混合起來,後來又收取一些廣告費,所以後來紀錄混亂了。最終,經和壇主協商後,壇主取走他的私人資金轉為自己管理,經把原來的組合對帳加上廣告費後,我們的資金大約是有41,130.22元,加上帳戶資金3,570.4元,合計44,700.64元。

筆者會把手上這部分資金重新開始,在另一個獨立的股票倉做出買賣決定。經考慮後,筆者決定在之前提及的高息股系列的48隻6厘股以上的股票中,看看有甚麼可以買的。

下星期購買後,我會再寫我買了些甚麼。

公司名稱    股票代號    貨幣     股息回報 (%)
奧普集團控股      0477    $    9.85
理文手袋      1488    $    9.66
中鋁國際工程      2068    $    9.06
先傳媒      0550    $    8.95
首創置業      2868    $    8.66
怡邦行控股      0599    $    8.33
堅寶國際      0675    $    8.22
利邦      0891    $    8.08
長興國際      0238    $    7.99
北青傳媒      1000    $    7.60
波司登      3998    $    7.52
互太紡織      1382    $    7.52
龍翔集團      0935    $    7.43
金利來集團      0533    $    7.42
唐宮中國      1181    $    7.13
富力地產      2777    $    7.09
路訊通      0888    $    7.08
路勁基建      1098    $    6.87
利民實業      0229    $    6.86
廣豪國際      0844    $    6.86
德永佳集團      0321    $    6.80
富豪產業信託      1881    $    6.79
奧思集團      1161    $    6.78
華鼎控股      3398    $    6.73
遠大中國      2789    $    6.67
恒基發展      0097    $    6.67
旭日企業      0393    $    6.64
寶龍地產      1238    $    6.58
合和公路基建      0737    $    6.55
瑞安建業      0983    $    6.53
廈門港務      3378    $    6.51
其士國際集團      0025    $    6.51
深圳控股      0604    $    6.50
宏基資本      2288    $    6.49
匯賢產業信託      87001    CN¥    6.45
華地國際控股      1700    $    6.43
泓富產業信託      0808    $    6.42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      0995    $    6.38
中國服飾控股      1146    $    6.31
帝盛酒店集團      2266    $    6.29
工商銀行      1398    $    6.26
建設銀行      0939    $    6.25
龍記集團      0255    $    6.25
川河集團      0281    $    6.25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      3618    $    6.24
陽光房地產基金      0435    $    6.23
冠君產業信託      2778    $    6.17
YGM貿易      0375    $    6.15








惠生國際(1340)的策略投資者

$
0
0
最近,豬肉股惠生國際(1340)上市,因為其低估值,加上具有一定的話題,最終公司招股反應熱烈,股票超額2,187倍。但很少人了解招股書中的2位策略投資者,讓我們看看吧。

(1)邱松
據招股書稱,丁松為香港居民,其自2000年通過業務往來認識創辦人丁碧燕,之後在2011年7月入股,但他入股的方式頗為特別,是入股國內的實體湖南惠生肉業有限公司的25%,實際作價1,386萬人民幣,之後再在11月付清金額後,不久換取上市公司4.8%股權,上市後變成3.6%股權,相等於3.85億人民幣。但他為何不一早入股上市公司,需要入股國內經營實體25%才換股,減少麻煩?

雖然書面上說的是,「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合作局於2012年2月24日以書面確認告知 股東們,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一般原則並按審批國外投資者的任何投資的慣例,國外投資者在中國任何 中外合資企業持有的股權一般不應少於25%,因當地政府在過往傾向對中國任何中外企業實施較高的國外投資者投資比率要求,以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下更好地利用國外投資。據我們中國法律顧問的意見,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合作局為具適當權力發出上述確認的主管機關。」但是在收購完成後事後以港元入股,亦可達致同樣效果。筆者認為,可能是和丁松只有人民幣或者重組期間需要人民幣有關。

(2) 湖南高新投(香港)有限公司
據招股書稱,湖南高新投以24,844,400元,入股4%股權,上市後剩下3%,估值8.28億港元,雖然估值較高,但老闆擔保2013年、2014年及2015年盈利分別為1億人民幣、1.5億人民幣及2億人民幣,但由於2013年的盈利已經達到目標,故無需賠償。但其後的盈利即代表市盈率4.35倍及3.26倍,入股價真是極度偏低,是否是和他的背景是政府有關呢?

根據招股書,他們的入股價如附表,可以看到和招股價相差不大:



據Capital Money的報導,雨潤食品(1068)、普甜食品(1699)及惠生國際(1340)3間公司的幕後策劃其實是同一班人,所以把公司逐家逐家上市,一隻一隻「豬」賣出去,而不考慮一次過把所有資產上市後再逐一分拆,即先出售一籠豬後才每隻出售,是因為逐一分拆較方便之餘,還可賺取殼價,況且兩隻股都進行一定炒作,加上兩位投資者的成本根本和招股價其實頗為接近,和之前的澳門勵駿(1680)、利邦(891)等的情況差不多,其實如果沒有大升,相信持有較長一段時間,相信也有所獲。

筆者因私人事務太忙關係,以後筆者會或者減產至1星期1篇,敬請留意。

海昌控股(2255)的財務報表調整後數字

$
0
0
今日筆者沒太多時間解釋公司的業務,只會解釋公司的財務報表的情況。

筆者細閱會計師報表後,不計未來會收購的兩個樂園外,發現公司的盈利頗依賴其他收入,如下圖:



至於其他收入最主要是靠以下幾項支持,分別為(1)政府補貼、(2)關連公司借款利息收入及(3)重估值收益,公司稱,關連公司借款會在上市後終止,所以這項收入會消失。





但是,公司會注入大連海昌發現王國主題公園有限公司及重慶海昌加勒比海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這2家經營樂園業務的公司,至於他的盈利表現如下:

(1)大連海昌發現王國主題公園有限公司


(2) 重慶海昌加勒比海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經過這麼多重的調整後,報表列示的調整後盈利應如下述,可以見到近年是呈現虧損的:



這家公司上市後的市值區間大約87.2億至107.2億,但公司卻是虧損的,可見在概念包裝下,甚麼垃圾也變做靚仔。

第一天然食品(1076)重組故事(全文上載)

$
0
0
今日就開一個比較簡單的第一天然食品(1076)重組故事吧,人物因時間關係我們暫時不談下去了。

關於第一天然食品(1076)過往的資料,可參考大廢柴筆記的這篇文章。

在2008年11月突然因為利率掉期衍生工具損失超過1,500萬美元後,12月董事已全部辭職,2009年1月即被清盤。根據後來證監會的資料,公司在12月辭職當日,亦同時解僱所有員工,主席楊宗龍的電話也無法接聽,其後舉行緊急董事會議,楊宗龍也沒有出席。其後董事曾到訪福州的廠房,亦被拒絕。證監會的在同一份文件亦指稱,公司現金多數是虛構的。

在2009年8月,超毒的陳葉馮會計師事務所辭任,委任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為會計師,次月和黃坤炎達成排他性協議,年報對他的資料非常少,只是說他有中國擁有多年企業管理及農副產品批發業務經驗,身份神祕。

在2010年4月,公司以1,000萬購入華萬國際有限公司,成功取得肉食加工業務,黃坤炎提供5,000萬的現金供公司周轉之用,同時開拓魚隻養殖業務。在合作6個月後,在10月以3,500萬向黃子浩及黃景聯取得江門深盛食品有限公司及江門華深食品有限公司的5年承包權利,成功使上市取得業務進行未來經營之用,為復牌掃平了障礙。

在經營2年之後的2012年,公司把股份80合1,之後1供7,每股56.22仙,由大股東及配售代理卓亞(8295)包銷,同時黃坤炎以同價認購266,830,850股,每股56.22仙,作價1.5億,實際這財技相等於把股票10合1,但更具殺傷力,把小股東權益大量減少。其後因供股僅有7.8%認購率,故黃坤炎又購得33,351,804股,配售代理的承配人取得6,228.5萬股,從而造成股權集中的伏線。

2012年9月6日復牌後,股價一度跌至不足0.5元,但復牌剛好1年的2013年9月12日,黃坤炎以每股1元,把所持的300,182,154股出售予崔麗杰,這名崔小姐據稱是澳門賭壇及股壇名人紀曉波的母親,紀曉波的資料可參考這兒。

至於這次重組上,崔小姐肯定是人頭,但黃坤炎在幾年間出資共1.69億,在1年內已賺回1.31億,人很神祕,也很年輕財技也很純熟,但看來他無財技經驗,為何他能做出這麼大的手筆? 沒人知道,也可能是一個人頭。

不久,股價開始大幅上升,由1元升至7元水平,大家也大發其財。在成功收購股權2個月後,公司發佈購入向崔麗杰的妹妹崔麗梅,即是紀曉波的姑姐購入澳門賭博業務分成的5%權益,作價4億,以1元換股價發行可換股債券支付,並有每年擔保盈利折計2,500萬,合共16年。

以一個朝三暮四的角度看,其實只是4億換4億,沒有甚麼特別,只是把未來的盈利逐少逐少還清吧。但在股票以的角度看,當時股價4.48元計算,收購價是17.92億,以現時股價6.7元計,收購價是26.8億,即代表這個權利整體估值是358.4億及536億,以其資產隱含盈利5億來計,市盈率是71.68倍及107.2倍,以公司擴大後市盈率計即是53.61億,不計其他資產有沒有盈利,這項市盈率是214.4倍,是不是很誇張? 

以這樣的溢價,未來是不是有甚麼溢價,我不知道,但我只知道這隻股已經不值得購入了。

陽光100(2608)隱藏的上市故事

$
0
0
陽光100(2608)這家公司,看來只是一家平平無奇的上市公司,但是內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看的。

(1)創辦人
這家公司創辦人是易小迪,相信沒很多香港人了解這個名字。

但一看公司歷史,發現有「一九九零年代初,易小迪先生與馮倫先生、王功權先生及潘石屹先生等在海南共同創立中國最早的房地產開發公司之一萬通實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二年,易小迪先生在廣西成立廣西萬通企業發展總公司(原稱廣西萬通科技扶貧開發公司)。

一九九四年,廣西萬通企業發展總公司與新加坡大洋(私人)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廣西萬通,於廣西從事物業開發。廣西萬通企業發展總公司於二零零一年由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並更名為廣西新萬通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其註冊資本由其中若干原股東注入。廣西萬通是本集團的主要前身,現仍為本集團中國附屬公司的主要控股公司。
....
易小迪先生於二零零零年創立「陽光壹佰」品牌並開始以該品牌經營房地產開發業務。」

可能大家還不太明白,其實易小迪就是人稱「萬通六君子」的其中一名,他和其餘5名人士,包括現時萬通的掌舵人馮侖、SOHO中國(410)聯合創辦人之一潘石屹等在海南創辦萬通實業有限公司,後來易小迪在1995年離開萬通,並以廣西萬通企業發展總公司為其創業平台,在2000年正式把名稱改為「陽光壹佰」,為現時上市業務的基礎。


(2) 上市的過程
公司原來在2006年和潘石屹的SOHO中國差不多開始準備上市,籌備在2007年上市,並曾引入華平的投資,在2006年進行成都及遼寧的項目投資,前者純為項目投資,後者實為以項目公司抵押,實際投資上市公司優先股13.8%,並需達到4年綜合盈利27億的標準,如不達成持股比率增至18%,並要求15%內部回報率。

但後來準備上市的時刻的2008年,進入次按危機,市況不就,故延遲上市計劃,後來在2010年又重新準備上市計劃,並重訂和華平的投資協議,確立以8億人民幣投資金額,換取可換股票據及2.5%購股權,並聲稱會進入A股或H股上市,但其後也是失敗,不過錢還是償還了5億,最終在2013年選擇港股上市,並獲得批准,最終以一半換股,一半折現的方式,把所有創業投資償還,綜合來看,這幾年間,這8億人民幣的投資,最終變成約19.05億人民幣,這8年投資獲得約15%的收益,也算不錯。

綜合來看,公司雖然沒有甚麼看點,但是創辦人名聲其實很響,雖然上市表現可能一般,但未來可能會發力的。

延伸閱讀:
1.  陽光100接近IPO “慢郎中”易小迪的港股路
http://house.hexun.com.tw/2014-02-19/162271901.html

2. 樓市「陰晴不定」赴港上市潮會否重現
http://blog.tianya.cn/m/post.jsp?postId=56008809

3. 陽光100置業集團衝刺赴港上市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finance.china.com.cn/stock/xgdt/20131230/2084572.shtml


雅高礦業(3313)之神奇上市礦

$
0
0
這家公司的主席劉傳家靚仔而且經歷是非常神奇,據他稱,他的發家故事是這樣的:

「因為家貧,他14歲便出來學藝,拜的是村裡一個師父,別人至少要學3年,他一年就學滿師。「我每晚畫一張圖,然後通宵打造,當時要扛起一頭家,我只想覑要打出名堂。」劉傳家說,他是當時少數可以雕刻出人像面部表情的雕刻師,所以人人都爭覑找他。

棄數萬月薪 20歲開貿易公司

回想起來,劉傳家感到一生最冒險的事,不是2011年收購江西永豐礦,而是20歲時放棄月入數萬的雕刻工作,成立貿易公司,「我就只有一台傳真機,連坐公車都沒錢,有一頓沒一頓,身邊的人都罵我傻」。但他很快就打入日本市場,憑覑他過往雕刻師的經驗,他滿足到日本買家的要求。劉傳家說,日本人要求最嚴格,能滿足他們,就能打進全世界。

2011年購大理石礦 促成轉型

收購永豐礦同樣是靠他的眼光,出於對石材的瞭解,他一眼就看出永豐礦的潛力,「永豐礦開採的都是灰白色的大理石原料,這種色調是永恆的,是大理石中最高級的」。」



但這個永豐礦,是由江西省玨石(永豐)礦業有限公司持有,根據招股書的說明,可以看到在短短幾年間的估值,增值得非常恐怖:
1. 在2009年12月,江西省玨石(永豐)礦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是700萬人民幣。
2. 2010年3月及2010年5月,股東間進行一定轉讓,但估值維持在700萬人民幣。
3. 2011年6月,劉傳家以1,500萬人民幣估值購入此礦51%股權,在短短1年間估值上升1.14倍,可以看見劉先生對此礦的潛力的瞭解。
4. 2011年8月,劉傳家再以5,306萬人民幣估值購得剩49%股權,在這2個月間,估值再增加2.53倍,根據招股書稱,主要因為(1)劉傳家在勘探後,對此礦的信心增加,希望可作為全產業鍊一部分(2) 未來投資使原有股東卻步,(3)原有股東希望取得資金作其他投資。
5. 2012年7月,在劉傳家建立加工廠及打開銷售網路,並取得20億的銷售協議後,凱雷以4,000萬美元認購票據,在上市後可換得28%至31.2%的股權,即估值已增至10億至11.14億港元,又較之前的5,306萬,大增15倍至16.79倍,可見如果取得銷售,價值就會增加的很快,劉傳家就這樣就賺得第一大桶金。
6. 2013年12月上市時,公司的上市價是2.65元,股本是13.33億,市值達到35.33億,短短1年間,估值又暴增2.53倍至3.17倍,足見上市流通性及營業額及盈利上升對估值有正面影響。

總的來講,這個礦在短短幾年間增值了500倍以上,其實主要是因為眼光,加上成功打造加工及未來銷售的效果,可以中國真是遍地黃金,但可恨的是,筆者也暫時沒有機會找到呢。

太陽國際(8029): 馬的故事

$
0
0
關於這系公司,筆者之前都寫過不少,大家可參考這兒。亦可以看看這一堆資料。今天我們談談太陽國際進軍馬業的故事。

(1) 公司在2013年5月公佈,公司希望極尋求機會多元化發展業務範疇及擴闊本集團之收益基礎,故決定進軍買賣馬隻業務,並準備在澳洲透過拍賣途徑一隻或多隻馬隻之後出售。

(2) 在2013年6月,公司向破產管理人以1,780萬澳元總價購入(1)佔地425.2英畝,位於澳洲維多利亞省Riddells Creek的Mt Eliza Road五十六至一百四十六號的地塊,以及(2)在該地塊經營的從事以「Eliza Park」及「The ElizaBloodstock Agency」為名的賽馬配種、飼養及訓練業務名稱經營的業務,另有(3)7匹種馬的權益,正式進入馬業。

(3) 2013年10月,公司購入一隻匹棗色純種母馬,該馬匹年於愛爾蘭出生,父系Teofilo,母系Vadorga,作價1,549.5萬,但1個月後,公司以原價出售予和其有關的徐秉辰、股壇名人李李鋈麟及馬會會員溫錫鉆購入該馬15%、15%及10%的權益,至於太陽系的關係人士、即太陽國際(8029,前豐裕興業、嘉利盈、嘉利福)主席鄭丁港及董事盧啟邦亦購入30%及10%股權,次日發佈公告稱,主要因為興趣購買馬權。他們的故事如連結。


圖為鄭丁港


左為盧啟邦

(4)  2014年3月10日,太陽國際向幾位外國人買入一匹2009年於愛爾蘭出生棗色純種母馬,父系Teofilo,母系Vadorga,作價約990萬,18日後,又出售12%予鄭丁港、12% 予Vast Aspiration Enterprise Ltd及6% 予Checkmate Advisors Ltd,其中Checkmate Advisors Ltd,根據資料是由徐秉辰持有的,至於Vast Aspiration Enterprise Ltd找不到資料,可以見到他和太陽系關係淵源真是很深。

總的來說,這一系馬的交易,其實只是利用太陽國際做一個平台,然後轉售予其他朋友們,但是他們在不賺錢下出售,為何不是直接向買家購買、要經過太陽國際,要讓你看到誰人買入這些馬匹,真的是很費解。

天行國際(0993)自2011年起的公司變遷及供合拆情況(1)

$
0
0
天行國際(993)自張德熙、蔡朝暉出售股權以後,公司股權變化頗大,至2011年前變化如連結。至於2011年之後的交易如下:

(a) 2011年12月13日,公司宣佈收購金山能源(663,前恆光行、恆光實業、南嶺化工)的2.89億可換股債券,作價2.89億元,該批債券是當年以18.55億收購高價礦產所得發行的,後作價降低10%。

(b) 2012年7月,向吳佳聯收購從事融資租賃的北京融晟聯合財務顧問有限公司,擔保人為的澳門賭壇及股壇名人紀曉波的母親崔麗杰及徐岩,作價在1,300萬人民幣至4,000萬人民幣,並有擔保盈利機制,不足需補償。

(c) 2012年8月,公司建議供股,但最終告吹,並牽涉入停牌中的美亞控股(1116)的官司。

(d) 2012年11月,公司再向吳瑜珊購入索羅門國際租賃(天津)有限公司,作價585萬。

(e) 2012年12月,公司向周敬文、周寶英、馬春山、李海、陳會姐購入從事借貸業務的北京東方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作價3.14億元。

(f) 2013年2月,紀曉波辭任。

(g) 2013年4月,公司購入5,100萬股昊天能源(474,前永保時)的股份,作價2,142萬。

(h) 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間,公司把1,000萬美元及8,200萬借予一家百慕達註冊成立的上市公司,公司名稱及業務不明。

(i) 2013年5月,公司認購從事借貸的萬寶創富有限公司的8,000萬優先票據。

(j) 2013年5月,公司增購1億股昊天能源(474,前永保時)的股份,作價4,300萬。

(k) 2013年10月,公司向萬磊、郝鵬飛及楊小勇以2.61億購入從事融資的北京弘天創銘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現仍未完成。

(l) 2013年10月,公司分3批出售2.4億股中國農產品(149前港澳發展、寶榮坤、中國數碼港、中國置地、珀麗酒店、中國高速)股份。

(m) 2014年4月,公司宣佈有5億可換股債券,由劉彥紅轉至華能投資有限公司之手,據稱後者是中國著名飲料公司娃哈哈屬下的公司,所以有人認為是借殼先兆,但我認為只是看中這公司的業務而矣。

從這家公司的收購看到,公司因為在收購中國融資租賃業務需要資金,所以不停需要進行資本運作以應需求,從而造成股本的變化,下篇再述。

天行國際(0993)自2011年起的公司變遷及供合拆情況(2)

$
0
0
上篇談到這3年來的業務變化後,我們現在談談這幾年的供合拆變化。

這3年間,公司進行2次供股、2次合股、1次送紅股。
1. 2011年7月,1供20股,每股3仙。
2. 2012年4月,50合1。
3. 2013年3月,1供3股,每股9.5仙。
4. 2013年10月,40合1。
5. 2014年4月,1送9紅股。

1. 如果自2011年計起,以不供股情況來看,本來的200股變成1股,或1股變成0.005股:


2. 如果自2011年計起,以供股情況來看,本來的2.38股變成1股,或1股變成0.42股:


3. 在不供股情況下,不計手續費,在2011年1月1日以27.5仙購入200股,即55元,現在只剩下1股,即4.04元,損失50.96元,損失率是92.655%,每年折損率54.890%。


4. 在供股情況下,不計手續費,在2011年1月1日以27.5仙購入2.38股,即65.5仙,經2次供股後,出資1.713元,現在只剩下1股,即4.04元,獲利1.672元,獲利率是70.584%,每年增值率17.683%。



總的來說,這隻股在你一直堅持到底供下股,較不供股損失下,竟然有一定利潤,這是供股竟會贏錢的特例呢。

1991年1月9日: 孫福記(0535)公佈業績

$
0
0


1991年1月8日,孫福記(535)宣佈1990年中期業績,公司營業額7.57億,盈利8,040萬,增長65.49%,每股盈利14.12仙,派中期息3.5仙。

該公司總經理羅啟瑞,為鷹君(41)創辦人羅鷹石之子,在1989年正式向何日光及何容生收購孫福記,並把它將孫福記在同年上市,其於當時預期1990年之營業額將達16億至18億,當時並投得現時冠君產業信託(2778)的核心資產花旗銀行大廈的上蓋合約,當時亦投得9項土木工程及6項建築合約,包括啟德機場舊翼、大窩口屋村第4期、銅鑼灣1幢商業大廈及長沙灣貨倉,青山公路、天水圍第1期、銅鑼灣行人天橋及工程。

1994年,公司把品牌由孫福記易名為新福港,在1999年把上市地位出售予中旅集團(308)及長江實業前高層周年茂,並購回建築業務,其後易名威新集團,轉營地產業務,但後來中旅集團退出本業投資,不久新加坡資本的花沙尼購入控股權,不久易名星獅地產,在2012年,花沙尼因為提出價錢遠低於市價,宣佈私有化該公司失敗,次年出售控股權予金地集團,易負金地商置,專營地產業務。

至於新福港,在購回上市公司資產後,發展內房業務,在2007年曾經重新招股上市,後來因招股反應不佳,最終告吹,之後沒有重提上市。

資料來源:
1. 新福港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18/LTN20080118003_C.HTM

2. 星獅地產私有化及失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508/LTN2012050856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730/LTN20120730647_C.pdf

3. 星獅地產出售予金地集團及易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25/LTN2012092556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07/LTN20130307265_C.pdf

羅馬集團(8072)之金蟬脫殼的故事

$
0
0
待寫。

1. 羅馬集團(8072)專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46489

2. 羅馬集團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3/0131/GLN20130131026_C.HTM

3. 羅馬集團盈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3/0508/GLN20130508012_C.pdf

4. 諒解備忘錄及進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3/0910/GLN2013091002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3/1129/GLN2013112906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4/0228/GLN20140228050_C.pdf

5. 拆細股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4/0129/GLN20140129006_C.pdf

6. 換財務總監及高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4/0217/GLN2014021702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4/0303/GLN20140303002_C.pdf

7. 股東減持股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4/0314/GLN20140314090_C.pdf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AllFormList.aspx?sa2=an&sid=80012200&corpn=Roma+Group+Ltd.&sd=25/02/2013&ed=13/03/2014&sa1=cl&scsd=01%2f01%2f1900&sced=21%2f04%2f2014&sc=8072&src=MAIN&lang=ZH&

8.  送紅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4/0328/GLN20140328314_C.pdf

1988年7月6日: 潘鑑韜預言股市會達1萬點

$
0
0



1988年7月6日,潘鑑韜當時為投資銀行詹金寶研究部之董事,他指出,由於股市市盈率只10倍,處於世界平均的59%,和1974年底出現的150點一樣便宜,是恆生指數的第5次低谷,前4次是1967年、1974年、1982年和1987年,故是入市時機。

但潘氏指出,因投資對股市仍有戒心,但指出1988年底後,股市會升回3,200點,未來1年會越過4,000點,未來5年可達1萬點的水平。

事後看來,1989年因受六四民運、1990年又受波斯灣戰爭影響,股市仍屬不前,4,000點大關要在1992年方才觸破,之後股市持續突破多個關口,至1993年12月10日,恆生指數真是衝過1萬點,報10,228.1點,達成5年後越過1萬點的預測,潘鑑韜亦有「潘一萬」之名號。

但潘鑑韜之後涉及華人銀行(655,現華人有限公司)及力寶華潤(156,前新時代證券、高日發展、華地)的內幕交易案罪成,最終淡出股市,可見人終敵不過貪念。


資料來源:
1. 恆生指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1%92%E7%94%9F%E6%8C%87%E6%95%B8

2. 前股壇名嘴內幕交易罪成
http://std.stheadline.com/archive/fullstory.asp?andor=or&year1=2005&month1=4&day1=8&year2=2005&month2=4&day2=8&category=all&id=20050408d02&keyword1=&keyword2=

3. 華人銀行(655,現華人有限公司)及力寶華潤(156,前新時代證券、高日發展、華地)的內幕交易案文件
http://www.idt.gov.hk/english/doc/HKCB_Bank_app_cost.pdf

普及一下為什麼銀行業不用看現金流量表 Mario

$
0
0
http://xueqiu.com/7660842159/29052478
很多學財會和習慣分析實體企業的投資者非常重視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和自由現金流,這是很好的。但試圖套用至金融業,就完全失效了。

打開一家內地銀行的現金流量表,可以在經營活動現金流看到存貸款,同業存拆放,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利息收支,費用收支等等銀行日常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包含了投資債券和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和子公司等活動。籌資活動涵蓋了發行各種類型債權和股權憑證,支付和回購這些債權和股權的本金和利息。

問1:買賣債券與發放貸款在經營上有本質區別嗎?
問2:發行和償付存單、金融債與吸收存款在經營上有本質區別嗎?

好了,這兩大類業務明明是銀行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但卻被分部歸入了投資和籌資活動,這樣得出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有什麼經濟含義?實際上問題出在那張現金流量表是給實業編的,沒對銀行作調整。

那就算把這兩大類調回去就有意義了嗎?分析實體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的目的是分析企業經營活動創造現金的能力,以及分析是否需要不斷從外部融資來支持企業的擴張,隱含著企業潛在的分紅能力。但是這些顧慮到了經營錢的金融業都不存在了。

具體來說經營活動創造現金,實體企業即使能夠銷售盈利,也很怕應收賬款,希望儘早收回現金,進行下一輪生產和銷售。但是銀行就是干出借資金的生意的,利息收入是以借出的天數計的,收回的現金還得繼續放出,不可能躺在賬上。要是哪天錢都借不出去,銀行就麻煩了。為負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完全不能表明銀行收不回賬,我也想不出這個指標有什麼經濟含義。

再來說分紅能力。制約銀行分紅能力的主要是資本充足率,也會受到一定的窗口指導。分紅與現金流或庫存現金卻無關係,因為銀行可以輕易變現一筆流動資產,拆入一筆款項,少買一點債券,來支付僅為總資產0.5%的股息(以工商銀行35%分紅率為例,其他銀行就更少了),基本不影響日常經營。因此沒有了現金流的壓力,只要監管允許,銀行的股息率就可以非常高。

也只有真正經營錢的生意,像銀行和保險,是不看財報裡的現金流量表的。他們有流動性風險表,這個是分析重點,不過是作其他用途的,不是分析經營現金流的。其他號稱是金融子行業的,如券商,基金,信託等等只是服務業,理論上是無法混用自有資金和客戶資金的。他們自有資金的現金流量表本質上與普通服務業沒有區別,還是適用實業的那些分析的。

1988年7月6日: 潘鑑韜預言股市會達1萬點

$
0
0



1988年7月6日,潘鑑韜當時為投資銀行詹金寶研究部之董事,他指出,由於股市市盈率只10倍,處於世界平均的59%,和1974年底出現的150點一樣便宜,是恆生指數的第5次低谷,前4次是1967年、1974年、1982年和1987年,故是入市時機。

但潘氏指出,因投資對股市仍有戒心,但指出1988年底後,股市會升回3,200點,未來1年會越過4,000點,未來5年可達1萬點的水平。

事後看來,1989年因受六四民運、1990年又受波斯灣戰爭影響,股市仍屬不前,4,000點大關要在1992年方才觸破,之後股市持續突破多個關口,至1993年12月10日,恆生指數真是衝過1萬點,報10,228.1點,達成5年後越過1萬點的預測,潘鑑韜亦有「潘一萬」之名號。

但潘鑑韜之後涉及華人銀行(655,現華人有限公司)及力寶華潤(156,前新時代證券、高日發展、華地)的內幕交易案罪成,最終淡出股市,可見人終敵不過貪念。


資料來源:
1. 恆生指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1%92%E7%94%9F%E6%8C%87%E6%95%B8

2. 前股壇名嘴內幕交易罪成
http://std.stheadline.com/archive/fullstory.asp?andor=or&year1=2005&month1=4&day1=8&year2=2005&month2=4&day2=8&category=all&id=20050408d02&keyword1=&keyword2=

3. 華人銀行(655,現華人有限公司)及力寶華潤(156,前新時代證券、高日發展、華地)的內幕交易案文件
http://www.idt.gov.hk/english/doc/HKCB_Bank_app_cost.pdf
Viewing all 70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